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苏军的那些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苏军的那些事以及苏军的噩梦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933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美国正式承认苏联政府。罗斯福与苏联外交部长马克西姆-利特维诺夫的广泛接触终于打开了双边关系大门。
罗斯福向200名记者宣读了他写给利特维诺夫的信;“我相信我们两国人民会永远保持正常、友好的关系,我们两个国家将为相互的利益和维护世界和平而合作。”
苏联方面对于条约的签订作了一些本质问题上的让步、如:许诺不在美国进行共产主义宣传,给予居住在苏联的美国人以宗教自由和一切合法权利;放弃对1918年美国派兵到西伯利亚所造成的损失的所有赔偿要求等。
据说这是苏联所签订的条约中最具妥协性的一个。与美国建交是苏联外交战略的重要步骤之一。
二战时德国与苏联的战争到最后虽然苏联获胜,但战争初期,由于德军的闪电战令苏军措手不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首先缘于三十年代的苏联国内的政治大清洗,使得一大批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优秀中高层指挥员被处决,军队指挥层建设跟不上现实要求,出现了一批不懂实际战争的门外汉指挥员接班,导致青黄不接,苏军新兵普遍缺乏训练,武器装备配置匮乏。领导层对军队发展的过度自信和重视不足,国防力量兵力配置不均衡。1941年夏,德军较之苏联红军准备更充分、管理更精良、军种配备比例也更加均衡。导致一旦战争来临,反应慢,致使德军一路高歌猛进,苏军几天后才反应过来投入战斗。
苏联工业区主要集中在乌克兰等欧洲部分地区,导致沦陷领土上集中了苏联71%的生铁、58%的钢、63%的煤、57%的拖拉机产能。这是国家经济战略规划的不合理造成的。
在排兵布阵过程中,苏联军政领导层常将重点放在增加军队数量而非提升质量上,忽略了队伍的武器、装备、燃油配置以及人员的培训。飞行员的飞行时长一个季度只几小时,严重不足。而德国在占领法国、比利时及荷兰等发达工业国家之后,军工产能大增。大力地支持了在苏的德军攻势。
上述错误的代价便是苏联红军在1941年夏季在德军闪电战下的全面溃败,令国家濒临危亡。苏联的航空机炮
vya-23机炮
二战苏联使用的一种航空机炮,主要装在伊尔2攻击机上,产量64000多,拥有相当好的性能。作为一款23mm机炮,初速905m/s,动能约81000J,是普通的20mm机炮的2.5倍以上,是12.7x99mm弹的4.5倍,无论是初速还是动能在二战同级别的机炮里都算是相当优秀的,要知道同时期日本还在解决初速600m/s小便弹道的99-1机炮的问题了。而重量仅有68kg,仅仅比德国的mk108“榴弹发射器”重了10kg,但是动能却是其
1.7倍,虽然口径小了些。射速550-650rpm也是不错的数值。在二战量产的机炮里算相当优秀的还能产量如此巨大。后来德国的mk103机炮虽然弹头重和动能都是vya23的
1.5倍,但是重量却达到了2倍以上(145kg)。在20-30mm级别的机炮里,vya23将不错的杀伤力,绝佳的初速,较轻的重量,优秀的射速集于一身。
Gsh301机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金属利用系数”这个词,gsh301的金属利用系数为88kW/kg,是现有的航炮中数值最大的。(金属利用系数大概就是每秒输出弹丸的功率除以机炮重量)这得益于gsh301极轻的重量和高射速。作为一门30mm机炮,重量仅有46kg,射速却达到了1800rpm,作为管退式的单管机炮,这已经是相当震撼的数值了,再也没有其他的机炮能达到如此的高效,而且据说精度相当不错。当然缺陷在于寿命只有2000发,毕竟在技术一定的情况下,也要有所取舍,再说作为战斗机用机炮,一辈子未必有几次开火机会,寿命短点也没事。而且这是一门常规原理的机炮,没用加特林,没用加斯特,没用转膛,苏联人在材料,工艺,结构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竟然制造出了性能如此强大的机炮,也算是一个奇迹了。欧洲性能最接近的毛瑟bk-27转膛炮重量是gsh301的两倍。(顺便说下,苏联人用的30x165mm弹虽然和美国的30x173mm的19.4万焦耳比是差了不少,但是13.9万焦耳的动能还是很强大的,比美国的25x138mm的10.8万焦耳的动能还是好的多的,所以网上有人说苏联的30mm弹比不过美国的25mm弹是错误的。)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督战队?迷信督战队的那点子能力,您还不如去瞅瞅方方写的那没羞没臊的破日记呢?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问了:“难道苏联没有督战队?”
有。
难道他们不会朝着自己人开枪吗?
会,但你不往后跑的话,他们会比普通士兵还要冲在最前边。
这就是事实,当年你翻看那段苏德战争的历史,你就会明白。
四年,仅仅四年的时间里头,苏联人光死亡人数就有两千多万,近三千万。
您仔细算一下就会发现,每天死掉的苏联人就有差不多两万人,战争结束后,整整打没了一代人。
还记得《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十七岁参加战斗,二十一岁带着伤病回家。
回家?每一个受到伤害的人,首先会想到的词,但他回去之后,有什么,整整一个班的男生,活着的就剩下他一个。
全校的男生活下来的就只有九个。
这是什么概念?作者这一代人的存活率低的吓人,只有3%的人有机会看到战争结束。
这也就算了,你要知道苏德战争开始之前,苏联人的大意加上德国人的偷袭,苏联人丢掉了几乎所有体制内的军人。在丢掉了手上所有可用的军队之后,苏联人又组织起了一千万的军队。
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之前是拿着扳手的工人,扛着锄头的农民,或者拿着笔头的学生。
训练?仓促而已,德国人可不给他们这个时间。
炮弹落在身上,那不仅仅是死亡,而是彻底的消失,刚刚还在和你说话的人,前后一秒的时间,人不仅没了,也许血液还喷了你一身。
恐惧,畏战,逃跑,这是动物的本能,说道根子上人也是动物,只是他们会思考而已。
一个人逃跑,会带着十个逃跑,十个人会卷着一百个人,一百个人会带着一支军队奔溃,从而演变成整个战役的失败,战役的失败,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当然站在动物的角度,你可以理解他们,但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他们不可原谅。
而且他们看起来不够勇敢,一群怂包,但你能想象得到,只要这些人能抗下一场战争,他们就会像钉子一样的钉在自己的阵地上,成为最勇敢的那一个。
这样的事,也不是没有的,因为一场战斗结束之后,他们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而战,一场战斗的洗礼,让他们适应了大炮,子弹和死亡,所以他们就不再害怕了。
至今俺还记得,苏联有一个老片子,一个戴着蓝帽子的政工人员,端着自己的武器,冲到了阵地上。
一个老兵瞅着他:“哦!你不是专门向自己人开枪的吗?”
嘲讽,是的赤裸裸的嘲讽。
而这位政工人员笑了:“可你们也没有后退!”
是的,没有后退,还需要什么政工人员,当然苏联的士兵们还是不喜欢这些政工人员,他们还是喜欢和自己的政委呆在一起。
你要知道在二战期间,只要一支部队还存在着政委这个人的时候,这支部队,你就别想了,他们是不会投降的。
哪怕这支小小的部队,只剩下俩个人,都不会!
这也是为什么,德国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旦抓到了苏联政委,都不用请示,直接就可以将其击毙。
而政委在战场上,也是最容易牺牲的那一个,不是因为德国人的有意照顾,而是因为这些个政委,在部队发起冲锋的时候,喊着“乌拉”的时候,他们总是第一站起来,第一个跳出战壕,第一个冲上去。
第一个冲上去,往往死的最快。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苏联方面不得不下了命令,禁止政委带头冲锋,因为他们的政委死亡跟不上补充了。
但这个命令,也就是个命令而已,政委还是冲在前边。
这是什么?这是信仰,就算子弹打在了脑门上,他们依然会坚定的相信,将来,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他们这个国家还是会赢得最后的胜利,虽然他们看不到了,这很重要吗?
不重要,因为在他们看来相信这一点的苏联人会越来越多,自愿加入战斗的人会越来越多,而敌人会越打越少,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希望。
别的不说,咱自己想一想,如果单靠督战队,苏联人能一直推进到柏林吗?能再填三十万人,拿下柏林吗?
要知道在攻打柏林的时候,美国人已经计算过了,他们需要付出的太多,一个柏林战役的死亡可要比整个欧洲战场上死掉的人还要多的多,他们停了下来。
而苏联人可没有管这个,尤其是最后一战,攻打国会大厦,苏联人是如此的执拗,冲过去,被打回来,再冲过去,再被打回来。
你见过几百人在一个会议厅,用刀子,用拳头,用牙齿战斗吗?你见过在冲锋的过程中,双方士兵时不时的冲楼梯上抱着摔下去的场景吗?
国会大厦那一战就有,督战队会起到这种效果吗?不会的!
这您如果没有听过,那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您总听说过吧!双方是一间房子一间房子的争夺,双方的阵地就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客厅,你这头,我这头,泾渭分明。
也许厨房是我的,卧室是你的,但依然阻止不了他们相互射击,相互之间投掷手榴弹。
这是督战队能督战的吗?显然是做不到的。
所以在最开始的时候,保卫国家的战场上,鞭策每一个战士变成勇敢者,督战队是起作用的,这种作用也仅仅是对刚刚进入战场上的士兵起作用,再往后,毛的作用都不会有,因为他们不会再退缩了。
督战队在不在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也许只要有一句政委的一句话:“跟我上!”这就足够了。
看着一帮子说英语的苏联人演出来的电影,他们可不会说苏联人的好话。
战争是赤裸裸的,也是残酷的,但他同样能表现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一个民族之所以经久不衰,从历史的源头,到达现在,不是一个督战队能够延续的,是一连串能让一个个普通人变成英雄的信仰。
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死了,换来的是,别人能够好好的活着。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苏军的那些事和苏军的噩梦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