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书法真迹特点

AI创作 2024-08-30 06:59:42 -
宋朝书法真迹特点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宋朝书法真迹特点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宋朝书法真迹特点以及宋纸怎样鉴别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三大书帖赏析
  2. 历史上第一部刻帖是宋太宗命翰林史书
  3. 宋纸怎样鉴别

[One]、三大书帖赏析

〖One〗、中国三大行书书法帖为《兰亭集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

〖Two〗、[One]、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集序》

〖Three〗、公元353年4月22日(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

〖Four〗、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并挥写了一篇《兰亭集序》。

〖Five〗、唐太宗对他推崇备至,曾亲撰《晋书》中的《王羲之传论》,推颂为“尽善尽美”。还将临摹本分赐贵威近臣,并以真迹殉葬。

〖Six〗、《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

〖Seven〗、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都会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兰亭序》洋洋洒洒跳舞一般的笔法真是让吾等后辈习书者望而生叹,赞叹于王羲之出神入化的书法技艺,赞叹于王羲之如水般流畅的文采。

〖Eight〗、[Two]、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Nine〗、《祭侄文稿》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Fourteen〗、字。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Ten〗、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1〖One〗、[Three]、天下第三行书——苏轼《黄州寒食帖》

1〖Two〗、苏轼四十五岁,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他即兴作此两首寒食诗,并书写了《寒食帖》。

1〖Three〗、《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1〖Four〗、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Two]、历史上第一部刻帖是宋太宗命翰林史书

〖One〗、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深远的北宋官方刻帖一是《淳化阁帖》,一是《大观帖》。

〖Two〗、《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大型官修刻帖,亦称《阁帖》《淳化帖》等,始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宋太宗命侍书王著将历代书法作品编次为十卷,第一至五卷为汉魏、两晋、南北朝及隋唐法书,第六至十卷为“二王”法书。《淳化阁帖》的汇刻无疑有着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在尚无影印技术,仅依靠摹勒椎拓手段来复制法书的古代,给学书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宋以后的书法发展进程,帖学之兴衰、碑学之继起皆可溯源于《阁帖》之汇编。《淳化阁帖》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

〖Three〗、宋大观(1107—1110)初,宋徽宗赵佶因宋太宗时所刻《淳化阁帖》年代已久,不能反复摹拓,又加之原帖标题多误,有的摹勒失真。大观三年(1109),宋徽宗命蔡京主其事,龙大渊更定编次而重刻于太清楼下。因每卷之末皆有蔡京所题“大观三年正月一日奉圣旨摹勒上石”,因此称为《大观帖》。《大观帖》在《阁帖》每卷内容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了编次,按作者所处的时代顺序作了重新修订,纠正了《阁帖》里的一些错误,在雕刻工艺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鉴选、编排等方面也都在《阁帖》之上。如国家博物馆藏宋拓《大观帖》第七卷,摹刻精良,笔势飞动,神采射人,可谓下真迹一等。

〖Four〗、宋代由《淳化阁帖》《大观帖》刊印而形成的重帖学轻碑刻之风,不仅影响了整个赵宋王朝,也对此后元、明、清各朝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刻帖习帖的风气,一直延续到清中叶“碑学”复兴才有所改变,前后持续达数百年之久。

[Three]、宋纸怎样鉴别

〖One〗、答:特点是:质地坚韧,经久耐用,不易受潮变质,为宋版书的长期保存供了根本保证。

〖Two〗、宋代造纸技术较为发达,印刷用纸品类繁多,大致有竹纸和皮纸两类,建本多用竹纸,色黄而薄,时间长了还会变黑;浙本、川本多用皮约纸,即以桑树皮和楮树皮为原料制成的纸张,色白而厚,两面光洁。此外,不少地方还用麻纸印书。

〖Three〗、宋代刻本中还有用公文纸背面印书的,如黄丕烈《菱圃题跋》所记,《北山小集》用乾道六年簿籍印成,《芦川词》用收粮案牍印成。

〖Four〗、这种"公文纸本"流传较少,但较易鉴别。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宋朝书院名人
  • 下一篇: 宋朝书法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