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宋朝官极品阶这个问题,宋朝武官的官衔排序是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宋代的武官官衔:武将,武阶官就相当于上校、上尉之类,而差遣则相当于军长、团长之类。研究宋代官制,就必须分清楚什么是阶官,什么差遣。宋朝的传统是“重阶不重品”,所以我们先介绍一下阶官。太尉1正二品通侍大夫2正五品正侍大夫3正五品宣正大夫4正五品履正大夫5正五品协忠大夫6正五品中侍大夫7正五品中亮大夫8从五品中卫大夫9从五品翊卫大夫10从五品亲卫大夫11从五品拱卫大夫12从六品左武大夫13从六品右武大夫14从六品以上为横行十三阶。武功大夫15正七品武德大夫16正七品武显大夫17正七品武节大夫18正七品武略大夫19正七品武经大夫20正七品武义大夫21正七品武翼大夫22正七品从武翼大夫至武功大夫为诸司正使正侍郎23从七品宣正郎24从七品履正郎25从七品协忠郎26从七品中侍郎27从七品中亮郎28从七品中卫郎29从七品翊卫郎30从七品亲卫郎31从七品拱卫郎32从七品左武郎33从七品右武郎34从七品从右武郎至中侍郎为横行副使,一般不作升迁之必经梯级。武功郎35从七品武德郎36从七品武显郎37从七品武节郎38从七品武略郎39从七品武经郎40从七品武义郎41从七品武翼郎42从七品从武翼郎至武功郎为诸司副使,能双转敦武郎43正八品修武郎44正八品从修武郎到敦武郎为大使臣从义郎45从八品秉节郎46从八品忠训郎47正九品忠翊郎48正九品成忠郎49正九品保义郎50正九品承节郎51从九品承信郎52正九品
宋朝的官职名称和品级有:正一品从一品到正九品从九品,具体如下:
〖One〗、正一品:职官为太师、太傅、太保等。
〖Two〗、从一品:职官为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子太傅等。
〖Three〗、正二品:职官为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等。
〖Four〗、从二品:职官为签书枢密院事、不雅文殿大学士、殿前都指挥使等。
〖Five〗、正三品:职官为不雅文殿学士、翰林、翰林学士承旨、翰林学士等。
〖Six〗、从三品:职官为龙图、御史中丞、开封尹、尚书列曹侍郎等。
〖Seven〗、正四品:职官为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秘书监等。
〖Eight〗、从四品:职官为左右谏议大夫、权六曹侍郎、少府等。
〖Nine〗、正五品:职官为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等。
〖Ten〗、从五品:职官为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等。
1〖One〗、正六品:职官为国子司业、军器监、都水使者等。
1〖Two〗、从六品:职官为侍御史、左右司员外郎、开封少尹等。
1〖Three〗、正七品:职官为殿中侍御史、左右司谏、侍讲等。
1〖Four〗、从七品:职官为左右正言、符宝郎、监察御史等。
1〖Five〗、正八品:职官为秘书郎、太常博士、枢密院计议官等。
1〖Six〗、从八品:职官为少府、太祝、节度掌书记等。
1〖Seven〗、正九品:职官为京畿县尉、诸州长史、枢密院守阙书令史等。
1〖Eight〗、从九品:职官为诸州县尉、诸州司士、翰林医学等。
其官司之别,曰省、曰台、曰寺、曰监、曰卫、曰府,各统其属,以分职定位。
唐制,有勋、有阶、有官、有爵。爵以定崇卑,官以分职务,阶以叙劳,勋以叙功。
四者各不相蒙,有官、爵卑而勋、阶高者,亦有勋、阶卑而官、爵高者。
宋朝列衔,凡阶高官卑则称“行”,阶卑官高则称“守”,官与阶同则无“行”、“守”字。
今制惟以官为定,为是官,则勋、阶、爵随之,无复叙劳、叙功之意至于清代,实行的是一种相当简化的散阶制度,自正一品到从九品十八阶而已清朝的官位等级划分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正二品: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文职外官:各省总督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从二品: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古代的官职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聊,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宋代中书省职权扩大,同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权,门下,尚书省遂废。明代内阁为比较高政务机构,内阁大臣称为辅臣,首席称首辅(即宰相)。清代有军机处,王、公、尚书等为军机大臣,掌握政府大权。六部,是指“吏部,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事;礼部,管典礼、科学、学校等事;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事”。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下设郎中,副职称员外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国史编修等。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宋代全国分二十左右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元代地方比较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关于宋朝官极品阶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