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唐朝书画私印图片欣赏这个问题,古代金印章特征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1:年代不同,汉印是汉代的印,古玺印不是汉代才有的
〖Two〗、2:材质不同,汉印和古玺印的材质不同
〖Three〗、3:制作过程不同,汉印和古玺印的制作过程不同
印章是我国宝贵的传统艺术。一枚枚印章不仅仅代表着古人的喜好,也代表了无处不在的历史文化痕迹。每一枚印章都带有其鲜明的时代烙印。本文以简单、易懂的文字让广大喜欢收藏中国古印章的爱好者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从一枚枚古印中品鉴历史的兴衰。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把“玺印”称之为“印章”。古时玺印,人人通用,并无等级之分。
春秋战国时的印章统称为“古玺”。古玺大多呈原始状态,并无章法加以规定。字形少有修饰,天真自然是古玺的鲜明特征。战国古玺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比较广泛和多样化。
战国古玺分为官玺、私玺、吉语玺和肖形玺等。
官玺:是朝廷的信物,是官员行使权力时的凭证。使用制度非常严格,由国君任命颁发,但如果免职时将予以收回。
私玺:主要是姓名玺印和私人封缄用的玺印。
吉语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吉语玺的出现反映了古人祈福求愿的美好诉求和思想追求。
肖形玺:印面多为阴刻,有鸟兽、龙凤等多种图腾图案,据推测是封缄时所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规定只有皇帝使用的印章才能称之为“玺”,官印和私印一律称之为“印”。
秦印文字基本采用小篆,总体风格比较沉稳平实。由于秦朝历史短暂,秦印很难得到充分发展,但是对汉印的发展影响较大,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汉武帝时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玺印制度,在中国玺印史上也是卓越成就的时期。汉印不仅传承了先秦时期的古印文化,而且又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古印端庄大气的总体风格,这一时期的古印美学标准也得到了后世的认可。
汉印大致分为官印、私印、吉语印和肖形印等。
官印多以铜为材质,白文印为主,这也是典型的汉风。汉代不同时期的官印也有明显的区别。
私印材质广泛,如金、银、玉、骨等。私印在章法、字体上和官印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官印深沉庄重,而私印相对自由灵活、形式丰富多彩。
吉语印:两汉时期的吉语印较先秦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形式更加多样化。印章上一面是吉语,一面是姓名或图案。
肖形印:图案印也称为肖形印。肖形印在汉代形式内容更为丰富,传世品也较多。
汉玉印:两汉玉印在古印中十分珍贵而稀少。玉印制作精良,章法严谨,仪态大方,古朴典雅。
魏晋印章无论官印还是私印都继承了汉风,但铸造上不如汉代精美。
南北朝传世印章较少,其中官印尺寸较大,官印也未见铸印。
隋唐时期,朱文印取代了白文印,印面也开始加大,许多官印印背上开始有年号凿款。
蟠条印是唐代官印所特有的风格。蟠条印是以铜线曲折盘绕而成,线条粗细一致,非常有质感。
唐代私印除了姓名印,还有年号印、书画印、诗词印、图书印等,是艺术印章的先驱,也为后世文人所喜欢。
宋代宽边九叠文大印是两宋官印的特征。宋官印背面均有年号凿款。
宋代私印的风格和内容都较前朝有了很大变化。既有汉代古韵遗风又有圆朱文先风,还有一些杂印印式。
由于宋代文人对书画的偏爱,而且皇帝重视玺印的艺术性,使得印章从实用之风转向了篆刻艺术之风,也推动了印章艺术的发展。
『3』西夏公印笔画粗且使用边框,印面安排较规整。
『4』印文以两字的“首领”印比较多。
辽代公印采用汉文和契丹文。其中契丹文又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
金朝公印做工精良,外观平整光滑,很少有毛刺。金朝公印全用汉文。
元朝公印有汉文和八思巴文两大类。八思八文公印的特点是背款均为汉字。
明代官印总体风格是九叠文、宽边。明代官印背款皆凿年款及编号。
清代官印特点是满文和汉文均出现在同一枚印章上,左侧为满文,右侧为汉字篆体。
〖One〗、国画印章一般内容是姓名、表字、别号、斋馆名、书简名、鉴藏、吉语、闲文及肖形。
〖Two〗、姓名印,顾名思义,即以印主的姓名入印。它是取信之物,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书画艺术家。因为姓名印在他们的作品中是重要组成部分,一幅作品可以无款但不能少印,无印则不能称为完整作品。古今姓名印有以下几类:
〖Three〗、1.姓名印。姓名后面加“印”、“之印”、“印章”、“印信”,或加“章”、“之章”等。
〖Four〗、2.名印。名后加“印”、“之印”、“私印”,或加“章”、“印章”等。
〖Five〗、3.姓氏印。姓后加“氏”,也有姓前同时加地名的,如“金陵某氏”、“燕京某氏”等。
〖Six〗、古代传世的姓名印中还有姓加图像、肖形等形式。书画家用印比较讲究,一般在作品上根据画面需要钤盖多方姓名印,姓与名刻成对章,一朱一白。在名章后面加“书印”、“画印”、“书画印”等。
〖Seven〗、字号是古代文人的癖好,除了有一个正式姓名外,还要给自己起几个字、号或多个别号,以示风雅。字号印起源于唐,从宋开始流行,至今不衰。
〖Eight〗、字,即表字。字印,旧名表德印。字一般只起两字,刻成印章,后面不能加“印”、“之印”,以此与姓名印区别。号印是以号或别号入印,如苏轼有“东坡居士”印,赵孟頫有“松雪道人”印,朱耷有“八大山人”印等。
〖Nine〗、斋馆印也是文人喜用的一种形式,书画家常用它与姓名、字号印相配盖于书画作品上。近来见到最早的斋馆印,有唐代宰相李泌的“端居室”三字印,被称为斋馆印之鼻祖。到了明清,斋馆印在文人艺术家中非常盛行,至今依然不衰。斋馆印有人备不同名称的数方,但不一定有其室,大多数斋馆只是在印上。明代书画家文征明就曾说过:“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馆的名称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起,如某某斋、馆、轩、楼、阁、室、屋、堂、庐等。
〖Ten〗、鉴赏收藏印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唐太宗有“贞观”、玄宗有“开元”二字连珠印,今天在唐代御藏书画作品上即能见到,为鉴赏收藏印之起源。其后是南唐的“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的“秘阁图之印”,宋徽宗的“大观”、“政和”、“宣和”印等;文人艺术家有苏轼的“赵郡苏轼图籍”印,米芾的“米氏审定真迹”印等。元、明、清的鉴藏印更是兴盛,不计其数。
1〖One〗、鉴赏收藏印的内容多种多样,可概括为三类:
1〖Two〗、1.鉴赏类。如鉴赏、清赏、心赏、珍赏、读过、曾阅、过目、曾读、过眼、眼福、经眼等。
1〖Three〗、2.收藏类。如收藏、考藏、鉴藏、珍藏、藏书、藏画、珍玩、秘笈、珍秘、图书等。
1〖Four〗、3.校订类。如校订、考订、审定、鉴定等。
1〖Five〗、以上三类是较常见的内容,还有极少数用成语、吉语类入印的,如“子孙保之”、“子孙永保”,或祈愿语“某某某愿此书永无水火虫食之灾”等。
1〖Six〗、肖形印是印章篆刻艺术形式的组成部分。肖形印起源于春秋战国,其功能:一作祝告吉祥、避邪,二也可作信物之用。形式有两种,一种为纯图案,另一种为图案加文字。汉代以文图结合的形式居多。刻制图像内容有人物、犬、凤、朱雀、白虎、玄武、龟、蛇、击剑、格斗等。古代肖形印主要是阴刻;现代篆刻家以阳刻创作为主,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来楚生先生即是现代肖形印大师。
1〖Seven〗、吉语印起源于春秋战国,盛行于秦汉。人们把此印佩带在身,一是作为雅玩,二是为了吉祥、避邪,寄托美好的愿望。内容一般为“敬事”、“吉祥”、“永福”、“正行”、“康宁”、“日利”、“日入千万”、“出入大吉”或用成语等。字数一二字至十几字不等。也有把吉语印作为殉葬品使用的。吉语印是闲文印的起源。
1〖Eight〗、书简印是古人钤盖在信札上的专用印,如“某某印封”、“某某启示”、“某某信印”、“某某手书”、“某某私记”等。
OK,关于唐朝书画私印图片欣赏和古代金印章特征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