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岑

本站原创 2024-03-02 13:23:19 -
唐朝高岑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高岑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高岑二者均以什么合称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昌vs岑参是哪编的
  2. 高岑二者均以什么合称
  3. 岑参和谁合称高参

[One]、昌vs岑参是哪编的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

[Two]、高岑二者均以什么合称

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的合称,为盛唐边塞诗歌代表诗人的专称。但“高岑”并称,则始于他们的好友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说他们两人成名较晚,而才学堪比沈约、鲍照,原非专称。高适、岑参的诗以“悲壮为宗”(胡应麟《诗薮》)。他们都积极进取,但长期功名失意。一再出塞谋求报国立功,对仕途坎坷和边塞生活有着深刻体验。所作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和仕途艰难为题材,善于运用七言古诗等体裁,表现报国安边、治国安民的壮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或抒发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其诗意气豪迈,情辞慷慨,奇偶相生,手法多样。这是他们共同的地方。由于生活经历、个性、文学思想和渊源等差异,高适、岑参的诗又有重要区别。“高悲壮而厚,岑奇逸而峭”(王士禛《师友师传续录》)。高适善于反映战士和农民的疾苦,暴露现实,笔调严谨,直抒胸臆,以常语感人;岑参擅长讴歌胜利,描绘奇境,抒发豪情,寓情于景,以奇语动人。高、岑边塞诗成就比较高。近人以“高岑”并称往往是因其边塞诗。同时,唐代边塞诗派也被称为“高岑诗派”,诗风相近的王之涣、王翰、王昌龄、崔颢、李颀等人均被列入此派。

[Three]、岑参和谁合称高参

〖One〗、高适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又与岑参合称“高岑”。

〖Two〗、“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高适的边塞诗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

唐朝高岑和高岑二者均以什么合称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 上一篇: 唐朝高手在都市
  • 下一篇: 唐朝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