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宋朝京观和宋朝为什么不灭大辽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宋朝京观以及宋朝为什么不灭大辽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北宋不是不想灭辽和西夏,只是实力不允许而已
〖Two〗、契丹本是唐朝的附属,先后归附于唐、回鹘、吐蕃,也算是唐帝国的一部分,后来趁唐朝发生内乱,其首领耶律阿保机建国大辽。唐朝灭亡后,中原内乱,辽主已经不满足独立于一隅,试图染指中原。直到后来,后唐皇帝石敬瑭为了获得辽国的军事支持,将燕云十六州献给辽国,辽终于将触角伸进了长城。
〖Three〗、燕云十六州的丢失,中原政权再无北方屏障,时刻暴漏在敌人的铁骑之下,后周皇帝柴荣兴兵伐辽,三战三捷,可惜中途柴荣病故,从此,后周和辽结下梁子,赵匡胤兵变称帝后,继承了后周的遗志,志在收回燕云十六州。
〖Four〗、赵匡义当了皇帝后,起兵伐辽,大战于雁门,先胜后败,杨家将中的杨业就是在这场战役中兵败被俘,不屈绝食而死,从此宋辽攻守易位。宋朝在对辽战争中始终处于被动,再也无力收回燕云十六州,更别说灭亡辽国了。
〖Five〗、至于西夏,原本是党项族的一支,附属于宋辽,后来元昊统一建国,要求和宋辽处于平等地位,宋辽派军征讨,却被元昊打败而归,当然,最后西夏也损失惨重,不得不向宋辽纳贡,但宋朝也没有实力消灭西夏,最终出现了宋、辽和西夏并立的局面。
〖One〗、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出生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狄青出身贫寒,小时候没上过学,大字不识一个。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抓为囚犯,逮捕入京,面上被刺字后投入军营当兵,为贼配军。狄青可能是家居北地山西,自小精通骑马射击,早期在御马直做骑兵,后选做散置。
〖Two〗、西夏李元昊反叛后,北宋对西夏作战屡战屡败,有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砦三次损兵折将,就连一代名臣韩琦、范仲淹也束手无策。狄青被任命为延州指使直面西夏,经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八次,多次大败西夏。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砽咩、岁香、毛奴等部族,又筑城数座,以为据点。狄青行军打仗喜欢亲自做先锋,又因为自己长相俊美,怕无法威慑敌军,临敌作战时狄青就披头散发、带一副青面獠牙的铜面具。西夏李元昊称臣降服后,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
〖Three〗、范仲淹经略西北时,最为看重狄青,亲授其《左氏春秋》。宋仁宗也对狄青信任非常,曾说“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朕之关张。”多次召见他入宫面圣,甚至在狄青领兵作战时都不会派监军跟从,这是北宋从未有过之事。宋仁宗还很可惜狄青脸上的刺字,曾劝他敷药除掉,狄青却没有同意,说这是陛下提拔人臣不问出身之证,留之鼓励后人奋进。后以彰化军节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
〖Four〗、北宋皇祐年间,广源侬智高叛乱,攻陷邕州,包围广州城,岭南不保。宋朝几次派兵剿灭都没有成功,反被侬智高杀得大败。狄青主动请战,昆仑关一战即败敌五十里,斩首数千人,侬智高死于乱军之中,狄青筑京观以震慑蛮族后凯旋回京。
〖Five〗、这一战之后,狄青的声望在北宋达到顶峰,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第一个非文臣出身的枢密使(国防部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儿子也因他封受官职。这时候,北宋的文臣们看不下去了。宋朝有重文轻武的传统,在名臣韩琦、欧阳修、文彦博这些人的眼里,狄青只是个粗鲁武将,低贱的贼配军出身,根本配不上如此高的官职,更遑论和他们平起平坐了。
〖Six〗、有大臣上奏说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多次发光,似有龙兴之兆,污蔑狄青可能要谋反,宋仁宗没有理会。不久京师发大水,又有大臣指责狄青身穿黄衣服指挥家丁避水搬家,意欲“黄袍加身”。这次狄青竟被免去枢密使,被赶出了京城任陈州知州。到了陈州后,京中大臣还不罢休,经常派使者名为抚问,实则是监视并收集狄青的罪证。最后狄青悲愤交加,抑郁而终,死时49岁,归葬于山西汾阳。
〖Seven〗、《宋史》评价狄青:“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北宋的文臣们真是厉害,“畏慎”二字,就诛杀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
文章分享结束,宋朝京观和宋朝为什么不灭大辽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