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中国宋朝陶瓷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宋代瓷器特征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宋瓷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它以高度发达的单色釉著称。宋代制瓷手工业是在唐和五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近来在全国19个省170多个县市发现宋代瓷窑窑址1000多处。汝、钧、官、哥、定是当时的五大名窑。宋代瓷器的造型既实用又美观,尤其是瓶类,运用了不同的曲线构成了外部轮廓线,十分优美。这些瓶体或修长优美,或短硕稳重。
〖Two〗、品类繁多,器型多样。最受还应的有“梅瓶”、“玉壶春”等
〖Three〗、釉色优美,以典雅含蓄,高贵朴实,有类玉的效果,以单色瓷为主(除钧窑)。体现了儒文化所提倡的简洁素雅之美,有明显的民族精神体现。
〖Four〗、装饰方法有印花、画花、刻花、剔花、贴花、镂花等,图案以花鸟虫鱼等为主,造型,色彩,纹样追求完整、意境、气韵。
中国瓷器发展到宋代〈960-1279年、名窑崛起,技艺精湛,流派众多,呈现出百花争艳、空前繁荣的局面。瓷器产量之多、质量之精、技艺之高、风格之美,都达到了历史上的比较高水平,堪称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One〗、北宋早期青白瓷器形继承晚唐五代风格,器足浅矮宽大,器身低矮。与这种产品风格匹配的装烧方式采用匣钵套装,但仍沿用五代时的泥团支钉垫烧法,不过支钉数量大为减少,只有3~7个支钉,注壶则是在温碗中以支钉相隔一起烧成。
〖Two〗、北宋中期青白瓷的烧造技术完全成熟,釉色纯正,釉层色泽如玉,晶莹润澈,青白瓷的造型大多高大饱满,在装烧方式上扬弃支钉支烧法,采用泥团垫饼支烧法,单件装烧。由于垫饼放在圈足内支撑器身,一般器底都较厚。这一时期的青白瓷胎骨大多显得厚重,碗盘类圈足比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以为与此时青白瓷的制作和烧造技术尚处于初创阶段有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