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内长城

本站原创 2024-02-14 14:05:48 -
唐朝内长城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唐朝内长城,唐朝周边小国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周边小国
  2. 长城口是
  3. 长城跟唐代什么关系

[One]、唐朝周边小国

唐朝周边的国家有:突厥和吐谷浑、日本、薛延陀、百济、高句丽、大食、吐蕃。

唐朝经济发达,社会、科技、文化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朝鲜、日本等附属国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洛阳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向唐帝国朝贡的国家多达三百余国,至唐玄宗时期有七十余藩属国。

突厥常年南下袭击汉地,唐初北方割据势力纷纷联笼突厥抗唐,是唐初的一大边害。唐高祖、唐太宗积极抵御,贞观三年(629年)遣李靖、李勣二将分路征讨,次年降服东突厥,小可汗突利可汗投降,大可汗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汗国覆亡。

大量突厥人迁入唐朝,唐太宗将降众安置在灵武至幽州一带,设置羁縻府加以管辖。东突厥的灭亡与归顺震动了西突厥与西域各国,一些西域小国纷纷改投唐朝,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西突厥西抵波斯,北并疏勒,控制了丝绸之路。

吐谷浑乃慕容鲜卑支系,五胡十六国时期西迁至青藏高原东北端,并在329年立国,使用晋制,且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一直摇摆在与东晋、南朝和十六国时的西北强国之间。曾在隋大业五年(609年)被隋军占领,隋末战争时复国。

吐谷浑因夹处于吐蕃和唐两大势力之间,又与吐蕃同处青藏高原这一特殊地缘上,早年慕容伏允采取亲蕃疏唐的外交政策。唐太宗634年,开始派兵西征,次年,大将李靖击败吐谷浑,亲唐的慕容顺继位并对唐称臣。

倭国在武周时期改称日本,与唐朝往来密切。孝德天皇推行革新,效法唐制,走向中央集权。引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落实户籍和记账制度,借鉴《唐令》写成《大宝令》法典,遵照洛阳布局规划平安、平城二京。

日本先后派遣了数十次遣唐使,使团规模达数百人,团中除使臣、水手外,还有留学生、学问僧、医师、音声生、玉生、锻生、铸生、细工生等。代表的来唐日本人有留学生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与僧人空海和圆仁。

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东突厥汗国。630年,唐击败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薛延陀臣服于唐,却暗中在扩大自己的力量。

639年,唐太宗试图恢复东突厥,拥立俟力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以抗衡薛延陀的崛起,薛延陀与新恢复的东突厥进行多次战争,以防止唐朝的抗衡。为了避免薛延陀打败东突厥,唐将李世勣在641年战胜薛延陀。

660年,百济和唐朝、新罗之间发生唐灭百济之战。原因是百济联合高句丽,阻碍新罗和唐朝交通与进贡事宜。唐高宗屡次下诏威吓百济无果,在新罗的一再请求下,唐朝派左武卫大将军蘇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左骁卫将军刘伯英等水陆十万讨伐百济。

句丽惨败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继起的中原王朝唐朝仍然敌视。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

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则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决心将对高句丽的征伐作为中国统一战争的最后部分,但是唐朝对高句丽的进攻起初很不成功,在无数次的战役中相继失守战略要点。在击败高句丽的盟友突厥后,唐与新罗建立联盟关系。

715年,由于唐朝国力的强盛,西域开始向唐朝一边倾斜,吐蕃在西域的扩张受到连续挫败,甚至与阿拉伯帝国也不能占得丝毫的便宜。首先在开元三年(715年),吐蕃与大食共同立了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国。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222]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将唐朝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吐蕃。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794年,唐朝与南诏在点苍山会盟,双方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

政治上,唐实行科举制度,名臣悲出,使唐的政治空前繁荣,成为周边各国学习的对象。

经济上,唐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重视发展经济,农业、手工业等迅速发展,走在世界前列。

文化上,实行科举制度,重视文化发展,其实唐文化在继承前朝的基础上在各方面都有发展,走在当时世界前列。

交通上,唐在汉丝绸之路(水陆并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交通十分便利,使其成为当时世界的交通重心。

在其他方面,唐有好的统治者,实行有利的政治、军事政治,无形中有推动的唐世界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Two]、长城口是

〖One〗、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旧称军都关。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问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Two〗、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区,为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它建于明洪武〖Fourteen〗、(公元1381年)年,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又名“天下第一关”。城楼雄踞关上,巍然矗立,自古为交通要冲。

〖Three〗、娘子关在山西省平定县东部,初建于唐朝初年,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关口有关门两座,关内为居民区,它当山西、河北两省要冲,地势险要

〖Four〗、雁门关又名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和偏关合称三关。现存关城为明初所建,是长城要口之一,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Five〗、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是长城要口之一,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古道穿城而过,向来为晋北交通要道,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Six〗、宁武关在山西省宁武县,为内长城重要关隘。关城筑于明代中期,是诸山汇集之要塞,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今关城已记

〖Seven〗、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40公里的紫荆岭上,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关城依山面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Eight〗、武胜关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南部,古称直辕,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信阳古名)三关”,为大别山隘口之一。今存部分古代建筑。

〖Nine〗、友谊关又称为大南关、界首关、睦南关,位于广西省凭祥市西南,始建于明代初期,后有增建,为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

〖Ten〗、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嘉峪山东南麓,为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关城始建于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关”之誉。现关城内外遗存部分多为清代所建。嘉峪关依山而筑,居高凭险,自古为东西交通要冲。

[Three]、长城跟唐代什么关系

长城是秦始皇修建的。长城(TheGreatWall),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唐朝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唐朝非常强大。周边弱小国家都不敢来侵犯。所以在唐朝的时候不大修长城。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唐朝再也唱不动梦回唐朝
  • 下一篇: 唐朝内衣内裤叫什么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