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唐朝从军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古诗《从军行》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今译]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作者简介]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擅长七言绝句,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
〖One〗、《从军行》作者是唐代诗人杨炯。
〖Two〗、写作背景:此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One〗、杜甫并没有写过从军行,但历史上有许多人写过。
〖Two〗、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
〖Three〗、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Four〗、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
〖Five〗、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Six〗、《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的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关于唐朝从军行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