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司空 唐朝 历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司空是何官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夏禹、子司空、杜隰叔、士蒍、杜仕痌。所谓“司空”,是古代官职,主管土木工程。始置于4000多年前的唐、虞之际,后来到了周朝时,位列六卿,汉朝时位列三公。司空氏的得姓历史悠久,根据《通志·氏族略》和《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的记载,司空氏的始祖夏禹因作司空官,其支系子孙即以官为姓,称司空氏。得姓至少也有4000年。望族居顿丘郡(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一带)。故司空氏后人奉夏禹为司空姓的得姓始祖。
〖One〗、商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Two〗、通说为:『1』丞相,比较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2』太尉,比较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Three〗、『3』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
〖Four〗、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丞相金印紫绶,御史大夫银印青绶(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从其印绶和称为“上卿”来看,御史大夫不是公,而属卿一级,因此秦代并未有三公之称呼。
〖Five〗、初承秦制,中央的比较高官职仍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可见汉初和秦一样,也并没有并列的是那公,不过一般还是沿袭旧号,把比较高官吏称为三公。
〖Six〗、另说:设置三公。汉武帝元狩四年,置大司马,以取代太尉之职。后元二年(前87年)春,汉世宗孝武帝刘彻驾崩,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受汉武帝遗诏,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成为汉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共同执掌朝政。从此,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比较高权力,三公中的丞相地位急剧下滑。“汉哀帝元寿二年,置太傅,位在三公上;平帝元始元年置太师、太保,太师位在太傅上,太保次太傅。其后或废或置,大抵无所统职。
〖Seven〗、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汉献帝初,刘虞、李傕为大司马,而太尉如故,二职始两置矣,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汉制,三公府分部九卿,太尉所部太常、卫尉、光禄三卿。汉献帝建安十三年,省三公官,置丞相。魏初又置,而兼置大司马,大司马一般由大将军升迁而来。明黄道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张然明破诸羌,静幽并,耻为王曹所卖,发愤申陈窦之冤,卒不得为三公。”
〖Eight〗、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将太师、太傅、太保特称三师,以正其名。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无其人则阙之,故后世历代多以为赠官。太傅、大司马、大将军为上公,位在三公之上。其中太傅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一般为虚职,大司马和大将军掌实权。吴设丞相、大司马(另有左、右大司马)、上大将军,其中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大司马之下。
〖Nine〗、晋以相国、丞相与八公为诸公官。《通典》卷二《职官二》“三公总叙”条说:“后魏以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上公也。大司马、大将军谓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以司马望为太尉。历宋、齐、梁、陈、后魏、北齐,并为三公,置府僚。
〖Ten〗、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1〖One〗、唐代分为中书省,门下,尚书省。职责分别为决策,审议,执行。
1〖Two〗、依《周官》,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不置府僚。
1〖Three〗、北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至宋徽宗,依三代旧制,改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罢司徒、司空、太尉。
1〖Four〗、由于太尉等衔加授过滥,元中期人已渐渐不再称它们为三公,而以三公指代前朝一般称为“上公”、“三师”的另外三个更高的荣誉头衔——太师、太傅、太保。
1〖Five〗、至此,后世历代皆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在明仁宗之后,三公皆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One〗、“司空”是唐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清代的尚书。
〖Two〗、唐朝刘禹锡被贬为苏州刺史时,应一个曾任司空官职的李绅的邀约赴宴,并请来歌妓作陪,刘禹锡当即赋诗“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司空”两字是唐代的一种官职,相当于清代的尚书。后人就常常用刘禹锡诗中的“司空见惯”来形容对怪事已经见惯。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