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怀仁

侠名 2024-01-27 04:05:31 -
唐朝怀仁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唐朝怀仁这个问题,山西省怀仁县的历史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唐朝和西藏交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 山西省怀仁县的历史
  3. 雁塔圣教序和怀仁圣教序

[One]、唐朝和西藏交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唐朝和西藏交往的主要特点是:政策开明、策略灵活、恩威并施。

具体方法:①加强管辖,设置行政机构;②和亲;③册封;④战争;⑤会盟多种措施。

①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其首领颉利可汗,不杀反而给予优待;在东突厥设立都督府,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管理突厥各部;设安西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南直至葱岭以西、阿姆河流域的西域地区;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成亲。

②武则天设立北庭都护府管理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西域地区。

③唐中宗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成亲。

④唐玄宗先后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皮罗阁为云南王、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唐朝民族关系取得重大发展的原因:

1.经济繁荣,国力的增强。这是民族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

2.国家统[One]、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为民族关系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3.唐朝政府实行的民族政策正确、开明,策略也是灵活的,有利于改善民族之间关系,使不同的民族和睦相处。

[Two]、山西省怀仁县的历史

〖One〗、地名,不仅仅是一个名称,更是蕴含着当地的地理、历史、社会等诸多文化内涵,如若能够读懂一个地名,就能再现这一地域的历史文化景观。

〖Two〗、今天,为大家讲解一下山西北部怀仁这个地名的由来。关于这个怀仁的地名一般人们认为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后唐晋王李克用曾在此会盟,有“怀想仁人”之意,故而得名。但历史上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我们穿越到那个年代,翻看那段激情昂扬的历史。

〖Three〗、怀仁这个地名的由来,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那就是后唐晋王李克用。李克用的祖上是生活在天山山脉东生活着一支突厥别部,号称“沙陀突厥”。早在李世民在世时,沙陀首领随突厥贵族就曾前往长安朝见过唐太宗李世民,之后便一直依附于大唐。

〖Four〗、唐玄宗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吐蕃趁机占领了河西走廊,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沙陀人也迫于武力被迫依附于吐蕃。时间来到唐宪宗元和四年,沙陀首领朱邪尽忠自认为是大唐忠臣,率领三万部众东迁,期间与吐蕃军队大小百余战,历经千辛万苦回归大唐,被当时的朔方灵盐节度使安置在阴山一带。

〖Five〗、朱邪尽忠战死,其子朱邪执宣继位兵马使,不久朝廷派人在沙陀部众众挑选一千二百人骁勇之士组成沙陀军,将其迁至神武川黄花堆,也就是今应县、山阴和怀仁一带。改任朱邪执宣为代行营招抚使。朱邪执宣死后,其子朱邪赤心率部继续效忠唐朝。因其战功赫赫,被封为大同军节度使,并赐国姓李,名为国昌。李国昌有个儿子,就是后唐晋王李克用。

〖Six〗、黄巢起义爆发后,李克用率部奉诏南下勤王,因战功卓著,被封为河东节度使,黄巢起义被镇压之后,唐王朝形成了晋王李克用和梁王朱温的两大藩镇集团,之后的朱温连续对李克用用兵,在加上河北全部沦陷于刘仁恭,李克用被压迫到今天的山西大同怀仁那一带,无力和朱温抗衡了。

〖Seven〗、公元904年,朱温迫使唐昭宗迁都洛阳后杀了唐昭宗,十三岁的李柷为帝,史称唐哀帝。李克用了解到后放声大哭,想借助契丹之兵击退朱温。

〖Eight〗、此刻的我们翻开史书《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天复五年(905年),克用会契丹阿保机于云中,约为兄弟。”可见,在那个年代李克用与阿保机在此会盟,接着我们再翻看史书《辽史·本纪第一》:“(天复五年)冬十月,太祖以骑兵七万,会克用于云州,……易袍马,约为兄弟。”在一次证明了这次会盟的真实性,也就是晋王李克用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会盟于云州东城,易袍马约为兄弟,那片会盟之地取怀想仁人及《论语》“怀德里仁”之意而命县名为“怀仁”。

[Three]、雁塔圣教序和怀仁圣教序

〖One〗、[One]、《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书法史上著名碑刻作品,唐代的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怀仁圣教序全称为《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圣教序》为唐朝怀仁和尚集王羲之行书字而成,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

〖Two〗、[Two]、两者作者不同,笔法上的不同,线条特征不同。王羲之的笔法是中锋侧锋转换使用,以侧锋为主,线条特征是,质感强烈,平直笔画为主,粗细对比明显,转折干脆利落,方笔多圆笔少,整体感觉由于集字原因,没能连贯气韵;褚遂良的笔法以中锋为主,线条最突出的特征,是轻灵与跳跃感,变起伏于锋杪。碑中字很难找到平直的笔画,每一笔都通过跳跃的用笔节奏展示笔画的丰富姿态。整体线条偏细,流动感强烈。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唐朝怀化大将军是干什么的
  • 下一篇: 唐朝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