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制度框架

网络 2024-08-19 22:59:37 -
宋朝的制度框架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宋朝的制度框架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框架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框架
  2. 北宋保守派代表人物
  3.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框架

[One]、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的框架

〖One〗、在夏商时期,我国已经形成了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在中央有相,卿士,在地方有侯,伯。

〖Two〗、西周时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Three〗、秦朝时,中央推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虚设),下面是诸卿,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地方推行郡县制。

〖Four〗、汉初,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国并行制。

〖Five〗、汉武帝,中央:中外朝,地方:部-州-郡-县

〖Six〗、魏晋南北朝,中央:三省体制,内史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地方:州-郡-县

〖Seven〗、隋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户礼兵邢工。地方:郡-县

〖Eight〗、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地方:道-州(府郡)-县,唐朝后期设置节度使。

〖Nine〗、两府指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三司指三司使。尚书省下设六部。地方:路-府(州,郡)-县,宋朝地方设通判作监督,把财政权收归中央,文官分权。

〖Ten〗、元朝时,中央一声制,中书省,下设六部。地方:省-路-府-州-县

1〖One〗、明朝,中央:皇帝直辖六部,设内阁(内侍机构),地方:省-道-府(州)-县

1〖Two〗、清朝:中央: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内阁(康熙),雍正设立军机处。地方:省-府(州)-县

[Two]、北宋保守派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韩琦、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保守派指信奉或支持政治上保守主义的人。指墨守成规,不求改革,甚至反对变革旧事物的政治派别或个人。北宋新旧党争,王安石被宋神宗委以重任,实施变法以后,司马光等人攻击王安石的新政,认为王安石的新政会造成国家的不稳定。

[Three]、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框架

〖One〗、『1』中央:①建立中朝,削弱相权。武帝时“中朝”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三公九卿成为执行机构“外朝”。②东汉光武帝设立尚书台,取代三公权力。

〖Two〗、『2』地方:①汉初郡县、封国并行。②武帝置刺史制度,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③武帝颁布“推恩令”并“酎金夺爵”,解除了封国军政大权。

〖Three〗、『1』中央:实行并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尚书省下设六部,三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既合作又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是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Four〗、『2』地方:形成州、县两级,唐中后期广置节度使,造成藩镇割据。

〖Five〗、『1』中央:二府三司制。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设中书门下为比较高行政机构,掌行政权;设枢密院为比较高军政机构,掌军政权;设三司使总管国家财政权。相权一分为三。

〖Six〗、『2』地方:削夺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权力。州郡直属中央,地方财赋也由中央掌握;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行使监督权;派文臣出任地方长官。

〖Seven〗、『1』中央: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并统领六部。

〖Eight〗、『2』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Nine〗、『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加强,以皇权为核心的政体日益完备。

〖Ten〗、『2』地方必须绝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

1〖One〗、『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管理,牢牢控制了地方官吏的任免与监督权。

1〖Two〗、『4』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突出。

1〖Three〗、『1』丞相制度的废除:①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胡惟庸案成为直接借口;根本上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措施: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③影响:专制皇权最终战胜相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1〖Four〗、『2』内阁制度的形成:①过程: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以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正式确立内阁制;明宣宗时内阁地位日益提高。②地位及作用: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1〖Five〗、『1』原因:加强皇权;及时处理西北战事。

1〖Six〗、『2』职能:雍正帝时设立,官员职级较低,受皇帝随时召见,只是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1〖Seven〗、『3』影响: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 上一篇: 宋朝的医者
  • 下一篇: 宋朝的名人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