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唐朝时期的各军官,中国古代军队的官衔是怎么划分的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陌刀,中国唐代长柄刀的一种。开始流行于高宗调露前后至开元十年之间。开始时使用陌刀是为了对抗突厥骑兵,后来在诸军流行则是对付以骑兵称雄的唐之“四夷”。
陌刀战术最为有名的就是大将李嗣业,他作为唐军著名将领,擅使陌刀和陌刀阵法,史书对他所率部队的记载是:“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前军之士尽执长刃而出,如墙而进。”这形象的说明了当时他率领的重装步兵的战斗力。
在著名的怛罗斯之战中,阿拉伯联军虽然兵力是大唐的五倍,但却在战斗中被大唐陌刀兵的强大攻击力所震撼,一度在局面上束手无策。可惜的是大唐军团后来葛逻禄部临阵叛乱,唐军步兵和骑兵联系被切断,终于溃败,仅有数千军人生还,才功亏一篑!想想当时仅仅2500大唐陌刀手就暴发如此强大战斗力,他们结成方阵,如墙推进,敌军人马皆碎的情景,不禁让人热血沸腾。
在李靖灭东突厥之战和安史之乱中陌刀队表现都是非常出彩的。
隋唐时期是重骑兵的成熟期,玄甲军就是一支重装骑兵,由李世民所创,骑兵身着全副明光铠,马着重装甲具,以马槊为作战兵器。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以三千五百玄甲军击破郑夏军,生擒窦建德,逼降王世充。李世民纵横驰骋,仅用一年便扫平天下,玄甲军功不可没。
李世民登基后,拆分玄甲军。一部分成为皇宫近卫部队“百骑”,长期驻扎在皇宫附近只在内部实行轮换而不离开京城。玄甲军的主要部分,交给了李靖,在唐对突厥的灭国性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到武则天时代,玄甲军开始了扩充,战斗力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到唐玄宗时代,又进行大规模改组,战斗力则继续下降。
隋唐十二卫,是隋唐十六卫中,遥领府兵的前“十二卫”十六卫制度,是卫府制的高级阶段,是隋唐府兵制的结晶。
府兵制,是一种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上的兵农和[One]、寓兵于农的制度。在天下各地设置“军府”若干,“府兵”由各地军府从所在州县的农民中挑选,年二十入役、六十免役,平时在家生产、农闲训练(在唐代,“府兵”还要到京师“番上”)。但是,“军府”只是管理“府兵”的户籍和日常训练,既不能统领“番上”的“府兵”,更没有战时指挥权。番上府兵,由十六卫大将军统领;战时指挥权,在皇帝选派的元帅手中。
唐朝府兵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投入相当大的。甚至因为装备成本太高,对府兵自己和国家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因此,唐朝虽然府兵数量理论上可以达到60万,但是实际一线的府兵一般只有20多万。
〖One〗、第二等:以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
〖Two〗、第三等: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正二品。
〖Three〗、第六等:才人,正五品各九员,曰二十七世妇。
〖One〗、元帅唐代设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比较高统帅,宋有兵马大元帅,元有都元帅、元帅。春秋时晋国以卿为将军,战国时始为武官名,汉代将军名号颇多,魏晋南北朝更繁,隋唐以后历代皆设有将军官名。
〖Two〗、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统带一校之官称校尉。汉武帝初置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等八校尉,为专掌特种军队的将领,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后通称将佐为八校。晋武帝时设有军校,为任辅助之职的军官。清代有步军校、护军校等官职。
〖Three〗、春秋时晋国上中下三军皆设尉,秦汉时太尉、大尉、中尉地位颇高,以后带尉字的官员地位逐渐下降。唐代折冲府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明清时的卫士和八九品阶官称校尉,清代七品官中有正尉、副尉。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