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宋朝音律名词,以及苏轼音律代表作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One〗、对于音乐,苏轼因为感兴趣,所以愿意花时间去钻研。
〖Two〗、《阳关三叠》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古琴名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该曲是唐时,根据诗佛王维名作《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Three〗、这首曲子在唐代便广为流传,时人以琴声为伴,吟唱王维诗作。然而,曲谱早已失传,关于唐代时这首诗歌具体如何“三叠”的演唱形式就成了一个谜。但是,尽管唐代曲谱缺失,这一曲《阳关三叠》却一直在世间传唱,历代不衰。历代文人都对这“三叠”究竟是如何“叠”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Four〗、在宋代也有“四叠阳关”的说法,如贺铸《采桑子》中写道:“东亭南馆逢迎地,几醉红裙。凄怨临分。四叠阳关忍泪闻。”
〖Five〗、那么问题来了,这《阳关曲》到底该是“三叠”还是“四叠”,热爱音乐的苏轼,专门对其进行了考证。
〖Six〗、据东坡先生本人记载,宋时,人们唱《阳关三叠》,往往把全诗的四句都作叠唱,但这样一来,就应是“四叠”。如果把每句都叠唱三遍来迎合“三叠”之说,更是杂乱且不合音律。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曾偶然在一位同僚那里听到了古本的《阳关曲》,声调宛转凄凉,和先前常听到的不同。这曲子除了第一句不叠,每句皆再唱,这才知道古本的“三叠”是这个意思。
〖Seven〗、后来苏轼居黄州时,首次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对酒诗五首》,其中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恰好证明了他的观点。既然是对酒诗,根据前后文关系,“听唱阳关第四声”,指的应是《阳关曲》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苏轼表示,用这个来检验,如果每句都作叠唱的话,则“劝君更尽一杯酒”应是第五声,白居易明确说是第四声,那么就可以确定唐时第一句是不叠的。
宋代词乐的创作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豪放派两大类。
〖One〗、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Two〗、豪放派:豪放派,是形成于中国宋代的词学流派之一。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一词衡文评诗。第一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One〗、宋词主要分为:婉约派(包括花间派)、豪放派两大类。
〖Two〗、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Three〗、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关于宋朝音律名词和苏轼音律代表作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