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宋朝 俸禄 品级,以及宋朝贬官制度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查看文章宋朝文武官职详细资料2008年05月08日星期四10:29宋朝官职01.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02.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03.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04.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05.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06.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07.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08.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09.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10.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11.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12.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13.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14.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15.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16.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17.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18.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19.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20.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21.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22.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23.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24.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25.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26.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27.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28.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29.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30.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31.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32.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33.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34.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35.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比较高军事长官。36.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37.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38.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39.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40.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宋朝武官宋朝的官制非常复杂,分为阶官和职官两种。阶官,对于武将来说,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军衔制度,如上校之类;而职官,就是团长营长之类。例如,狄青曾经做过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秦州刺史是虚衔,代表他的官职大小,代表从五品的官员,而是泾原路副都总管是职官,是负责统领泾原路兵马的指挥官。两名武将要比较官的大小,一般来说,是比较阶官。那么,这些阶官是如何比较的呢?宋朝的官制发生过三次变化,分别是政和以前武将官制(1116年前),政和官制(1116至1131)和绍兴官制(1131以后),大体如下政和新官政和之前旧官官品阶次太尉政和新置,以太尉本秦之主兵官、遂定为武阶之首。正二品1通侍大夫内客省使正五品2正侍大夫延福宫使正五品3宣正大夫履正大夫正五品4协忠大夫并政和新置。正五品5中侍大夫景福殿使正五品6中亮大夫客省使从五品7中卫大夫引进使从五品8翊卫大夫从五品9亲卫大夫从五品10中缺拱卫大夫并政和增置。正六品12左武大夫东上?x门使正六品13右武大夫西上?x门使正六品14正侍郎正七品15宣正郎正七品16履正郎正七品17协忠郎正七品18中侍郎并政和增置。正七品19中亮郎客省副使正七品20中卫郎引进副使正七品21翊卫郎正七品22中缺拱卫郎并政和增置。从七品24左武郎东上?x门副使从七品25右武郎西上?x门副使从七品26武功大夫皇城使从七品27武德大夫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使从七品28武显大夫左藏库、东西作坊使从七品29武节大夫庄宅、六宅、文思使从七品30武略大夫内园、洛苑、如京、崇仪使从七品31武经大夫西京左藏库使从七品32武义大夫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使从七品33武翼大夫供备库使从七品34武功郎皇城副使从七品35武德郎宫苑、左右骐骥、内藏库副使从七品36武德郎左藏库、东西作坊副使从七品37武节郎庄宅、六宅、文思副使从七品38武略郎内园、洛苑、如京、崇仪副使从七品39武经郎西京左藏库副使从七品40武义郎西京作坊、东西染院、礼宾副使。从七品41武郎翼供备库副使从七品42敦武郎内殿承制正八品43修武郎内殿崇班正八品44从义郎东头供奉官从八品45秉义郎西头供奉官从八品46忠训郎左侍禁正九品47忠翊郎右侍禁正九品48成忠郎左班殿直正九品49保义郎右班殿直正九品50承节郎三班奉职从九品51承信郎三班借职从九品52下班祗应殿侍无品上面就是一直到南宋初年的武将官阶情况,先比较品,同品官职就比较阶次。看到这些东西,会有人会问,当一名武将,从阶官来说,升到正五品之后,上面好像就是太尉啊?一下子从正五品到从二品?其实,在这个中间,还有从四品的诸卫将军,正四品的诸位大将军,从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正三品上护军这些环卫官。此外,还有:节度使(从二品)、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正四品)观察使(正五品)、防御使(从五品)、团练使(从五品)刺史(从五品)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为从二品殿前副都指挥节度使、节度使留后又名承宣使为正四品、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观察使为正五品)殿前马步军都虞侯、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驸马都尉为从五品,总管、钤辖这些职官都是搭配从五品阶官。某路都监约为从七品某州都监约为正八品正将约从七品副将约为从八品
〖One〗、宋代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的文官在朝廷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参知政事(副相)、正副枢密使(军政长官)以及地方要员等,大都由文人担任,形成一个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
〖Two〗、宋代文官制度使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从此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在选任官员的过程中,宋代始终强调文治。宋政府不仅扩大录取名额,而且还通过改革科举考试方式,使地主阶级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在考场上凭学识取得官位。
〖Three〗、这些通过科场考试精选出来的,富有较高文史知识素养的文臣,受到了宋政府的重用。宋代文官制度使权力收纵自如,无尾大不掉之虞。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组成部分,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隋唐以后重科举取士,为中下层的寒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打开方便之门。
〖One〗、“对移”是两宋时一种相对最轻的贬黜惩罚手段。
〖Two〗、州级主官(如知府、知州)、路级主官(亦即“监司”,如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地方军事长官(如制置使、宣抚使),可以在上报中央的同时,将自己辖下部分官员的差遣或职事官进行两两对调。
〖Three〗、如是由于官员因老、病、昏庸等缘故不称职,抑或由于官员有不法行为,而导致的“对移”,则即为一种惩罚手段。
〖Four〗、即贬降职务,这在宋代有各色各样的形式,我于此试举几种——
〖Five〗、如“出外”。例如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四月,“监察御史里行”(御史台差遣)张戬落职【3】出外,“知(江陵府)公安县”。
〖Six〗、【注3:宋代有时也会用“落职”来指代“失去中央差遣或职事官”的状况。这与前文所述的对职名的“落职”全然不同。】
〖Seven〗、如“近、大降远、小”。例如前文曾提及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十二月,包拯因之前举荐不当,降本官(阶官)、差遣一事。他的差遣就是“大降小”,从“知庐州”降为“知池州”。
〖Eight〗、这三者相当类似,都是不等该官员的差遣或职事官任满,即行罢免,由另一官员顶替。该官员被罢免而失去职务后,情节较轻的,只好等待下一次铨选、任命;情节较重的,则还需要等待审查。
〖Nine〗、其中,“冲替”作为惩罚手段,重于“差替”。这两者在北宋前期并不(或者说至少并不完全)具有贬黜、惩罚的意味,之后才渐渐成为了惩罚手段。
〖Ten〗、而“放罢”则出现于北宋后期,并在南宋时逐渐取代了“差替”与“冲替”。
1〖One〗、指直接将该官员贬降、责授为各种闲散官,即基本无职守或完全无职守的,常用于安置各色人等的一些特殊的差遣或职事官。譬如分司官、祠禄官、添差官、散官(散秩)等等……
1〖Two〗、针对全部官职的主要贬谪罢黜方式。
1〖Three〗、指停止该官员所拥有官职的全部职守与权力。
1〖Four〗、“勒停”,或同时“追官”,称“追官勒停”;或同时“除名”,称“除名勒停”。前者一般还保留了某种程度的官衔,后者则失去了官员的身份。
1〖Five〗、即俗称的“削籍为民”,指官员被剥夺全部官职头衔。之后,若其父祖近亲仍有官身,则该官员的身份变为官员亲属;否则,为庶人身份。
1〖Six〗、这是宋代那些直接对官员的官职起作用的惩罚手段里最重的一种。但即便遭受除名,通常依然有机会叙复原官。
OK,关于宋朝 俸禄 品级和宋朝贬官制度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