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应史实

网络 2024-01-09 07:35:41 -
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应史实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应史实的一些知识点,和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四个表现及具体例子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列举历代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史实
  2. 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四个表现及具体例子
  3. 唐对外交往的史实和影响

[One]、列举历代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史实

唐朝:①通过战争,挫败少数民族贵族进攻。②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辖,如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期设置北庭都护府来管辖突厥故地。③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④同少数民族和亲,如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宋期:①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始终处于劣势。②以议和、送“岁币”苟且偷安。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与西夏的和议、南宋与金的“绍兴和议”都要送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③两宋都被少数民族政权攻灭。如金灭北宋,元灭南宋。

2.处理民族关系不同的原因:『1』唐朝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宋朝封建统治者不思进取,朝廷中投降派占上风,抵抗派受压制。受中原先进生产方式的影响,边疆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势力上升。

3.影响:『1』唐朝加强了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2』宋朝助长了少数民族首领南下掠夺的欲望,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但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交往和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

[Two]、唐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四个表现及具体例子

〖One〗、唐朝法曲,一种古代乐曲。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汉族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隋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Two〗、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有助于保存南方的原生态文化,给它们以更自由的文化发展空间,同时便于接纳外来文化,如佛教文化、伊斯兰文化等。这种全亚洲范围内的文化交融,让唐代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

〖Three〗、服饰“陵阳公样”,吸收波斯外来文化的衣纹样式

〖Four〗、唐代丝织品中,有一种重要纹样,叫“陵阳公样”。这种纹样创自初唐时期窦师纶,并在其后至少延续了近200年。具体来说,这是一种吸收波斯萨珊王朝的联珠团窠纹样,在团窠里对称内置我国传统的对雉、斗羊、翔凤、游麟等祥瑞的禽兽形象,而形成的固有的图形形制。

〖Five〗、胡服是一种具有古波斯民族因素的服饰。相较于汉族传统服饰,胡服更加贴合人体曲线进行设计,因此,着胡服相较于汉服来说,更适合运动。而唐朝时冰球等运动的流行也使得胡服在贵族乃至百姓间大为追捧。

[Three]、唐对外交往的史实和影响

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和影响非常深远。唐朝不仅向东邻的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等进行了交流与互通,还向西方的大食、波斯、罗马等文明国家输送了丝绸、瓷器和药物等中国特色的产品,并借此加强了互惠互利的外交关系。唐朝的外交对东亚、中亚、中东、欧洲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民族和世界文明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应史实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唐朝的河北历史名人
  • 下一篇: 唐朝的汤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