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秦朝和唐朝户籍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秦朝的秦明编户制度,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秦朝和唐朝户籍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One〗、户籍起源很早。春秋时发展为书社制度,25家为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版即户籍。战国时,强国“少料其民”,并实行上计制度,地方长官每年要将境内户口登记状况和赋税收入预算呈报国君。秦国商鞅变法后,严格户籍管理,又将之与军事编组相结合,五家为保,十家为连,行“什伍连坐法”。
〖Two〗、秦统一后,使黔首自实田,遂系田亩于户籍。汉代定户律,各地八月“案户比民”,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入户口登记册内,作为征收人口税和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据。户籍这时是人口、土地、赋役三种册籍的合一。汉户籍三年一造,谓之“大比”,并三年上计一次;每年征赋前的校核谓之“小案比”,属经常性登记统计。
〖Three〗、唐代也是三年一造户籍。由民户自己申报户口、田地,记入“手实”;里正据手实造籍。官员按各户资产多寡、丁口强弱量定户等(户分九等),据以征收户税。上计已改为一年一次,两次造籍中间年份按各年呈报的手实注于籍册,相当于异动登记。又为防止低报丁龄、伪报病老等,由官员检阅人丁形貌,称“团貌”(三**为一团)。户籍制度趋于完备。
〖Four〗、宋代,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征收赋税渐以田亩为主,户籍遂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客户,并按土地多少分别户等(农村分五等)。同时,设置各种单行的田亩帐册图簿,地籍逐渐从户籍中分离出去。宋取消人口税,仍征丁口之赋,差役也按丁抽派,因又有丁帐、丁口簿、五等丁产簿等单行户籍,均只计男口。王安石主政时行保甲、完税诸法,许多地方又取消丁帐等,改设甲册,并作抽练兵勇之用,亦常作为催科、征赋之据,但亦限于男口。
〖Five〗、宋以后,金的户籍登记包括男女老少,较宋为全面。元代则户类、户等复杂,户籍制度颇乱。
〖Six〗、明初总结户籍,进行人口普查,颁发户帖,登记户种(民户、匠户等)、原籍贯、现籍贯、居住地、各口姓名、性别、年龄、与户主关系等,相当完备。又在户帖的基础上建立黄册,除记录户帖项目外,并列徭役税粮科则。黄册十年编造一次,十年内的变动也登录,借以调整赋役。地籍则另有鱼鳞册,与黄册并行。明中叶实行一条鞭法后,大部分赋税都按田亩征课,鱼鳞册更为重要,黄册改以户籍为主,但这时仍有部分税银按人丁征收。
〖Seven〗、清初,户籍散失。顺治初,为征收丁银,行户籍人丁编审制度:将户籍分为军、民、灶、匠四类,以户为单位核登丁口,三年(后改五年)一造丁册,其他人口不备载。康熙五十一年(1712)规定以后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银,其后逐步实行摊丁入地,丁银全部并入田赋,人丁编审作用消失。乾隆五年(1750)首令岁奏民数,次年规定通过保甲系统统计男女老少全部人口,保甲成为户籍管理的基础,一直沿用下来。这时,户籍已与赋役无关了。
〖Eight〗、国家直接控制的“编户”是维护政权统治和征课赋役的基础,故历代都十分注意户籍。中国的户籍历史甚久,记录丰富,制度日趋完备。但是,在封建社会前期,依附农制盛行,世族、豪强与国家争夺农民,荫庇丁口,户籍制度并未能顺利执行。而役重于赋,以及课人口税,亦造**民流亡,使户籍失实。
〖Nine〗、后期,赋役征课渐从以人丁为主转为以田亩为主,分租制下的佃户减免直接负担,客户入籍为户籍制度注入了新的内容。但地方官为了保留地方财力和层层贪污自肥,也多方隐瞒户口,假报名姓。如明代上报户籍用黄册,许多州县征收税粮则用白册(亦称实征册),两不相符;一些胥吏手中又自有私册,乃至州县长官亦不能过问。清初之丁册,只是当差人数,实际丁口数并不只此。
〖Ten〗、摊丁入地以后,户籍与赋役完全脱钩,登记的户口才比较接近实际。但又因保甲制度本身流弊,以及失去征课作用后官吏更自因循,仍难精确。
〖One〗、秦朝法律规定,所有人口必须登记入籍,隐瞒者要受到严厉惩罚。凡是登记了的人口就被称为“编户民”,所有编户民不得随意迁徙,出逃和脱籍也要受到严厉惩罚。《睡虎地秦简》中有这样的法令:有帮助秦人出逃或帮助除去名籍者,“上造以上为鬼薪,公士以下刑为城旦。”
〖Two〗、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编民的控制,秦法规定,凡是出游之人必须持“符”,这种符就相当于现在的通行证。对于没有“符”的人员,秦律会进行严厉惩罚,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编民脱籍流亡。秦汉时期的“符”一般用竹简做成,上面除记载本人姓名、籍贯、年龄等基本信息外,还要记载身高、肤色、职业等。如果有人想迁居,必须首先得到当地地方官的认可,认可之后此人可持“符”进行迁徙,当他迁到新的居住地后,还必须到当地官府重新入籍。
〖Three〗、所有这些繁琐的规定,都是秦朝为了严格控制户口而制定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人口束缚在土地上,以便国家能获得长期而稳定的税收、兵源和徭役来源。
〖One〗、首先来看一下秦国的农民落户。根据史书记载,想要成为秦国的农民,一种可能就是原本就是秦国人,只需要向政府申报,就可以领得一定的土地数量,就可以落户。
〖Two〗、如果是外国人,首先只能领取一定数量的土地,然后努力地耕种,并且取得效果以后,才能够进入秦国的户籍,开始参与军队建设,这时候才真正成为农民并且落户。
〖Three〗、因此,农民的落户和土地有关和军队建设有关,外来人员需要经过考核,并且要有一定的成绩,而且还要参加军队。
秦朝和唐朝户籍和秦朝的秦明编户制度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