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宋朝的民族管理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是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宋朝的民族管理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One〗、辽国(907-1125)契丹族。与北宋并立.初称契丹,后改辽。国号多次变动。契丹族。西夏(1038-1227)党项族.与北宋南宋同时并立。大理(937-1253)白族。与北宋南宋同时并立。
〖Two〗、金国(1115-1234)女真族。灭辽与北宋,与南宋并立。西辽(1124-1218)契丹族。辽灭后残部所建.西州回鹘(848-1124)回鹘族。与北宋关系良好。黑汗王朝(约940-1211)突厥族。与南北宋并立。
〖Three〗、北宋与辽夏金的先后并存,宋太祖和宋太宗在位期间,虽然陆续消灭了南唐等割据政权,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并没有完全统一中国。在这时期,先后出现了一些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的汉族政权并立。它们包括先于北宋的辽、以及北宋之后的西夏和金.此外还有西南地区的大理等。
军权的集中:解除禁军将领兵权,并调往外地充当节度使。继而削弱节度使实权,使其徒有虚名。接着,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都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枢密院,枢密院有调兵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领军队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使其互相牵制。实行更戍法。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政策。驻军一半京师,一半各地行政权的集中。中央,设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削弱和分割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并设通判与之相互牵制。财权和司法权的集中。设转运使把地方收入大部分运送中央;在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派文官担任,死刑须报请中央复审和核准。〖Three〗、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有效巩固了统一,但也造成了军事战斗力的下降(文官不懂军事)(积弱);弱支枪干,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并有效镇压地方和农民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民族斗争屡次失败的重要原因;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中央,有利于巩固统一,防止了地方分裂,但也导致地方办事效率低下,而中央机构臃肿,人浮于事。〖Four〗、结果和影响: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Five〗、弊端:造成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行政效率低下,财政开支庞大;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财政困难,物质基础薄弱,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One〗、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这段时间周边有众多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北方有辽、西夏,南方有大理,北宋后期还出现了金,并最终导致了“靖康之难”,北宋的灭亡。
〖Two〗、当时蒙古还未建立,先后臣服于辽和金。而西藏各部也未统一,而是形成了吐蕃王朝的许多小政权。
〖Three〗、此外,在中国西北地区还有黑汗、西州回鹘、黄头回纥、于阗等小王朝。
〖Four〗、北宋(960—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Five〗、显德七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府(河南开封),改元建隆。后通过杯酒释兵权,将兵权与财政权集中于中央,避免了中晚唐藩镇割据的乱象。但也导致宋朝与辽国、西夏、金国的战争中失利。靖康元年(1126年)发生靖康之难,次年被金国灭亡。
〖Six〗、北宋疆域东北以今海河、河北霸州、山西雁门关为界;西北以陕西横山、甘肃东部、青海湟水为界;西南以岷山、大渡河为界。宋神宗时通过熙河开边收复河湟,宋徽宗时期于青海北部置陇右都护府,并重金赎回幽云七州。
〖Seven〗、宋朝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采用分化事权方式,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还实行官衔与实际职务分离的官吏任用制度,这些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也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宋朝的民族管理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是什么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