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唐朝一州的长官和唐朝各郡的比较高长官是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节度使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卷唐纪二十六有载: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One〗、唐朝的地方官制,一般说安史之乱以前是州(府)、县二级制;至唐中后期则演变为道、州、县三级制。
〖Two〗、州的长官为刺史。唐玄宗时一度改州为郡,长官称太守。刺史之下有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称为上佐官,他们没有职权,朝廷往往以其品高俸厚安置闲散官员。但是如果刺史缺员,上佐官可以代理州事。刺史之下还有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负责处理各方面的政务,由录事参军事统领。这些官称为判司,具有实权。
〖One〗、一州之长现在称呼为州长。在古代一般称呼为知州或州判。
〖Two〗、北宋时期的官制比较复杂。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大面上沿用唐朝官制,又要防止地方专权,往往另设一个具体“管事”的,叫做“知某某州事”,或“判某某州事”,简称“知州”或“州判”。又要防止这个知州专权,再加上一个“参与者”,称为“参知某某州政事”,简称“参知”。作用是互相牵制。
〖Three〗、刺史、太守在宋代实际上是虚衔,有待遇和地位而不管事,管事的是知州、州判。至于“州牧”,专指那些由皇帝亲属如亲王担任的州长官。
关于唐朝一州的长官和唐朝各郡的比较高长官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