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宋朝的家庭趣事和宋代李之问的故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
〖Two〗、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Three〗、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Four〗、这首《题临安邸》系南宋淳熙时士人林升所作,此为写在南宋皇都临安的一家旅舍墙壁上,是一首古代的“墙头诗”,疑原无题,此题为后人所加。
〖Five〗、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Six〗、南宋绍兴二年(1132),宋高宗赵构第二次回到杭州,这水光山色冠绝东南的“人间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终焉之志,于是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换得苟安之下,大修楼堂馆所,建明堂,修太庙,宫殿楼观一时兴起,达官显宦、富商大贾也相继经营宅第,壮大这“帝王之居”,并大肆歌舞享乐,沉沦于奢侈糜烂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销金锅”之号。几十年中,把临时苟安的杭州当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开封),成了这班寄生虫们的安乐窝。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
〖Seven〗、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叠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全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One〗、靖康之变发生后,遭殃的不仅仅是北宋的两位皇帝,众多皇室女子的遭遇也是相当悲惨的。
〖Two〗、那么,当年的那些皇室女子究竟有多惨呢?
〖Three〗、在被金人从汴京押往上京的过程中,差不多有一半被俘虏的女子病死或者冻死,最终活着到达上京的女子的经历更是惨不忍睹。
〖Four〗、而大多数皇室女子,在金人那里的遭遇就更加悲惨了,被金人像分畜生一样瓜分。根据史书的记载,第一批被押送到了金国的北宋女子,被金国的各大官员瓜分殆尽,多的分到了十位左右,少的也分到了一两人。
〖Five〗、而被瓜分之后,她们被迫更换舞衣,给金军将领献舞劝酒,供金军将领摧残与蹂躏,如果她们敢反抗的话,最终逃不过死的命运。
〖Six〗、我们都知道,古代很多时候我国女子最看中的就是自己的贞操了,在金人的强迫之下,大多数人为了活下去选取了屈服。
〖Seven〗、但是,也有女子为了保住自己的贞操而放弃生的希望,其中最有名的还要属宋钦宗的朱皇后了。
〖Eight〗、在被俘虏时,朱皇后才26岁,因为她的身份的特殊,在加上她长得非常美丽,自然少不了金人对她的调戏,到了上京之后金人又对他们这些皇室众人进行了各种羞辱,朱皇后最终忍无可忍,投水自尽。
〖Nine〗、我再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大家更为直观的看看其凄惨程度。
〖Ten〗、赵金福是在靖康之耻发生之后第一个被金人强奸的公主,在被金人俘虏之时,赵金福只有22岁,刚好是年轻貌美的年龄。
1〖One〗、她在金人那里饱受摧残,先是遭到了金国“二太子”完颜斡离不指名索要,在斡离不死后,赵金福又被当时的金国宰相完颜谷神抢到手,而在完颜谷神这里仅仅过了一年多,赵金福就被折磨致死。
1〖Two〗、而赵构的母亲韦太后,被金人抓走的时候已经四十多岁了,虽然年龄大了,但韦太后毕竟是皇室女子,她也成了金人摧残的对象,为了折磨韦太后,金人先是把她送到了浣衣局,不要被名字的表面意思迷惑,这里可不是什么洗衣服的地方,而是金人的军妓营。在这里,韦太后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据说当时韦太后一天接待金人比较多的数量到达了105人。
1〖Three〗、后来,韦太后又被完颜宗贤看中,完颜宗贤将韦太后霸占,还强迫其给自己生下了两个孩子。这个时候的韦太后虽说生活依旧不算如意,但相比之前在军妓营的生活要好不少了。
1〖Four〗、而韦太后毕竟是赵构的母亲,后来经过赵构反复和金人妥协,金人终于同意将韦太后放了回来,总的来说,韦太后算是这场灾难中一个结局比较好的了,但她在金人那里遭受的非人折磨始终还是抹不去的。
〖One〗、《鹧鸪天·寄李之问》宋·聂胜琼
〖Two〗、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Three〗、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Four〗、这首词的作者是宋代都下名妓聂胜琼,她与礼部属官李之问曾发生过一段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话说李之问因任职期满,需要到京城汴梁去改官,他在汴梁结识了名妓聂胜琼,二人一聚生欢,相见恨晚,恩爱非常。
〖Five〗、李之问办完事务后将要出城回家,聂胜琼在莲花楼为之饯别,李之问不禁心生留恋之情,遂又停留了数日。耐不住家中妻子催促,他只好含泪离去。可刚走到半路,李之问就收到了聂胜琼寄来的这首《鹧鸪天》。
〖Six〗、李之问十分喜爱这首词,遂将其偷偷留下来,一并带回了家中。可妻子还是发现了,只是令李之问没想到的是,妻子在一顿赏读之后,竟然丝毫不生气,反而分外开怀,因为她也对此词情有独钟。于是李妻主动出资献策,让丈夫把聂胜琼娶了回来,此后这一妻一妾终身和好,从未生过间隙。
〖Seven〗、那么这首词究竟好在哪里呢,竟能让一个女人主动分享爱?词的上片,主要回忆了送别时的情景:“玉惨花愁”极有感染力,它既指凤城中的花木因李之问的离去而显得黯淡无彩,这是以情语写景语,而情景又融为一体;其次,它又代指聂胜琼自己心情的低落与离别的憔悴。此句一出,该词基调定矣。
〖Eight〗、自古以折柳谓离别,而“柳青青”则更显离愁之浓。阳关三迭更是送别时最常吟唱的曲子,聂胜琼将多重愁苦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极度渲染情绪之悲。“第五程”不是特指,而是说聂胜琼送陪李之问一程又一程,总是不愿意分开。至此,聂胜琼回忆了相遇的美好,下面便要开始抒发无法再见的凄楚。
〖Nine〗、“寻好梦,梦难成。”希望在梦里与你相见,可惜好梦却难以做成,足见词人的一往情深。现实里孤独倒也罢了,可她寄存于虚幻梦境里的相会竟也变成了一种奢望,聂胜琼无奈只能喊出“况谁知我此时情”!这种无人能懂的寂寞最为致命。
〖Ten〗、“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窗外下着雨,窗内落着泪,泪如雨、雨如泪,两者隔着窗户,一起滴答滴答到天明。这两句词极有画面感,词人对雨垂泪的场景如在眼前,那一声声的滴答不是落在地上,而是敲在了她的心间。雨落有音,泪滴却无声,然而这无声却胜过了千万种有声,将聂胜琼的无限相思与无限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1〖One〗、读完整首词,终于理解了李妻为何会感动,相信每个读过它的人都会深深为之折服,一字一句皆是眼泪。这就是古诗词的巨大魅力,原本可能会演变成一场原配与小三的较量,然而却由于一首词的书引,化干戈为玉帛,促成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为我们留下了一首经典。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