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宋朝的树,以及形容树生命顽强的诗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One〗、宋哲宗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得罪朝廷,被贬职流放岭南。途经梅关古道南面挂角寺旁时,在这棵树下遇一鹤发童颜、霜髯三尺的老翁,两者驻足长聊,当老翁了解到苏东坡己成落难之人,更加盛情款待,苏东坡遂作《赠岭上老人》诗一首,表达了内心的凄楚心情。
〖Two〗、七年后,苏东坡获赦北归时,又见老翁蹲坐于树下。两者长聊后,苏东坡心浪翻滚,诗兴勃发,又作《赠岭上梅》以赋前作。
〖Three〗、树下二次偶遇,老翁对苏东坡的才华十分钦佩,总希望能与苏学士再次相会,但苏东坡自北归后再也没有到过梅岭。春去秋来,流年似水,老翁对苏东坡思念至极,故将此树取名为“东坡树”。
〖One〗、北宋山水画中的“树”最本质、最核心的精神又是什么呢?那就是《论语》所说的“修己安人”和《庄子》的“内圣外王”。所谓“内圣”者,“内在于个人自己,则自觉地作圣贤工夫(作道德实践)以发展完成其德性人格之谓也”,所谓“外王”者,“外而达于天下,则行王者之道也”。——牟宗三《心体与性体》
〖Two〗、画家们通过“树”来寄托自己的人格理想和艺术主张,他们“穷理尽性至命”并没有将宇宙、社会和个人严格对立起来,不像西方那样被截然分开,而根本上就是统一在一起的,自然法则与道德规律遂合而为一。宇宙是大社会,社会、个人亦是小宇宙,宇宙、社会和个人是同一体系。
〖Three〗、人们重视内心的感悟,以士人自我内省的精神修行方式来造就北宋绘画中“树”的古朴繁茂的意境,寄托自己的“内圣外王”的人格追求。
〖One〗、《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Two〗、《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文章分享结束,宋朝的树和形容树生命顽强的诗句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