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荆公

原创编辑 2025-02-13 14:59:22 -
宋朝荆公

今天给各位分享宋朝荆公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荆公体名词解释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荆公体名词解释
  2. 王荆公三难苏学士内容
  3. 宋朝四大贤相

[One]、荆公体名词解释

〖One〗、王荆公体:王安石曾封荆国公,故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晚年居住在江宁之半山,写诗主要用七绝体。这一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诗风由早年的奇险劲峭而变为闲淡沉郁,人称“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Two〗、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在宋代诗体中列有“王荆公体”,实则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亦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

[Two]、王荆公三难苏学士内容

〖One〗、在明末学者冯梦龙编撰的《三言两拍》之《警世通言》中有一篇是《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可以说是演绎北宋著名文人王安石与苏东坡智力大比拼的绝世精彩的经典故事啦。开篇一首诗说道:“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这四句诗是奉劝世人“虚已下人,勿得自满”的。

〖Two〗、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Three〗、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Four〗、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Five〗、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Six〗、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Seven〗、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的结论。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这可以说是一个极难出现的反例,但它又确实存在着。

〖Eight〗、荆公对苏东坡说:“老夫幼年寒窗灯下日久,染成陈疾。今觅得一偏方,须用中峡巫峡之水服之。”随请托其相捎。

〖Nine〗、东坡回来时,正好从三峡经过。哪曾想东坡太专心于赏景吟诗了,及至忽然想起时,所乘船只早已过了中峡,而入下峡归峡了。正发愁之际,属下劝道:“三峡相连,并无阻隔。上峡流入中峡,中峡流入下峡。本是一江水,咋分好和歹?”东坡思之再三,无奈之下随取下峡之水而归,意欲蒙混过关。

〖Ten〗、荆公略试,直言道:“又欺老夫!此乃下峡之水,怎假名中峡?”东坡大惊,请教如何辨之。荆公细言道:“三峡之水性,出于《水经补注》。上峡水性过急,下峡又太缓,中峡则缓急居中。太医院医官乃举世名医,知老夫之变症居于中脘,故宜用中峡之水作引。此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之间。今见茶色半晌方起,故知是下峡水也。”东坡至此对老师荆公佩服之至。

1〖One〗、荆公对苏东坡言道:“考别件事,又道老夫刁难!出个对子吧!今年润八月,正月十二月两头立春。出对为:‘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此联蹊跷,东坡久难对出。

1〖Two〗、荆公又言道:“苏州金阊门外,至于虎丘一带,叫做山塘。其间约有七里之遥,名为半塘。润州古名铁瓮城,临于大江,有金山、银山、玉山,叫做三山。出苏州对儿为:‘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润州对儿为:‘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东坡思想多时,一个也不能对出,只得谢罪而出。

1〖Three〗、这正是“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啊!

[Three]、宋朝四大贤相

1.赵普(922年-992年8月14日),字则平。幽州蓟州(今天津蓟州)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赵普虽读书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2.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凖先世曾居太原太谷昌平乡,后移居冯诩,最后迁至华州下邦。寇凖出身于名门望族,其远祖苏岔生曾在西周武王时任司寇,因屡建大功,赐以官职为姓。父亲寇湘于后晋开运年间考中进士甲科,后应诏任魏王记室参军,因屡建功勋,被封为国公,追赠官职至太师尚书令。寇凖天资聪明,又勤奋好学,〖Fourteen〗、岁时已经写出了不少优秀的诗篇。十五岁时就能精习《春秋》。

3.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

4.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临川。他的父亲王益,时任临川军判官。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接触现实,体验民间疾苦。文章立论高深奇丽,旁征博引,始有移风易俗之志。

宋朝荆公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荆公体名词解释、宋朝荆公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 上一篇: 宋朝茶博士
  • 下一篇: 宋朝赵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