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歌韵脚

网友投稿 2023-12-28 22:30:25 -
唐朝诗歌韵脚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唐朝诗歌韵脚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唐朝诗歌韵脚以及中国韵脚诗有哪些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怎么确定诗歌韵脚
  2. ao韵的古诗
  3. 中国韵脚诗有哪些

[One]、怎么确定诗歌韵脚

诗歌是一种韵文,押韵是诗的基本特征之一。简单来说,一句话最后一个字使用韵母相同的字就是押韵。押韵的不仅是诗,文章也有押韵,例如科举中的律赋也是要根据官方韵书来押韵的,半点马虎不得。西方的诗也有句中押韵的情况,这个老街不熟悉,就不多言了。

确实有的古诗每一句都押韵,但是齐梁时期以后的诗人,会主动避免每一句都押韵。最常见的就是双数句押韵,单数句不押韵,而且不押韵的那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往往和韵脚的平仄相反。

传说汉武帝和大臣们的柏梁体就是每句都押韵的诗,节选如下:

到了三国时期,曹丕有一首著名的七言诗《燕歌行》也是句句押韵的诗: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旧鹄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在唐朝也有极少的这种句句押韵的诗,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三句一换韵(前两句除外)、每句都押韵的诗。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诗歌的押韵以双数句为主。从南北朝永明体有了四声八病之说以后,诗人们比较注意押韵方式:一般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第三句不押韵且和韵脚相反;第一句可以押韵,但是不押韵的话,第一句最后一字和诗韵的平仄大多是相反的。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扉和归都是平声,不能一个平声一个仄声。第二句第四句一定要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可以不押韵。另外平声韵的诗,如果第一句不押韵的话,一般为仄声收尾,例如这首诗的“罢”;第三句一定是仄收,例如:绿。

否则就是“八病”中的“上尾”,齐梁时期的永明体诗人认为,不懂这个道理的文人是外行,“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文镜秘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近体诗一韵到底(其中第一句押韵可以用邻韵),第[One]、二句、四句押韵:间、山、关,这三个字都是【十五删】;近体诗第三句一定是仄声。第一句是平声结尾的话,必须押韵,不押韵的话,必须是仄声收尾,例如下面这首诗第一句结尾是仄收: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二四句押韵:响、上。仄韵诗不押韵的句子是一般是平收,例如第一句:人,第三句:林。当然,古体诗没有那么严谨,例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押仄韵,但第一句是仄收:子。不过按照永明体八病的说法,子是上声,与去声“去、处”不同,不算是上尾。

古体诗没有近体诗那么严格,退一步说,即使是上尾,对于古体诗来说也没有大不了。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望岳是仄韵诗,但是第三句和第七句也是仄收而不是平收,作古体诗的人喜欢仿古,所以不太顾忌永明体以后的八病之说。

重韵在古诗词中并不太少见,比如杜甫《杜鹃》诗:“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开头四句就有四个杜鹃,这种用法显然是有意而为。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相对于杜甫的《杜鹃》诗,《饮中八仙歌》是重韵诗中最有名的一首,船、眠、天、前4个字都有重韵的现象,这种现象其实宋朝人就开始关注了。宋朝的王楙,时人称"读书君",他在《野客丛书》记录到:

蔡氏曰:杜子美《饮中八仙歌》船、眠、天字并再押,前字凡三押,前古未见其体。尝执之叔父元度,云:此歌分八篇,人人各异,虽重押何害,亦《周诗》分章之意也。

南北朝大名鼎鼎的沈约有一首《游钟山诗》,第二句“结架山之足”和第八句“寸心於此足”押了两个“足;魏晋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也有同一首诗押了两个“归”字,西晋的张景阳一诗押两生字,任彦升一诗两押生字、三押情字.........可见古诗中押重韵的非常多,李白杜甫其实也是效仿古人。

但是要注意的是,近体诗一定要避免重韵,唐人也有近体诗犯重韵的毛病,但是少之又少,不要去效仿。近体诗是唐朝科举的考试科目之一,不要说押重韵,错押了邻韵都不行。白居易当年写过一首的200句的排律:《代书诗寄微之》,用了100个韵脚,都是同一个韵部【四支】:

忆在贞元岁,初登典校司。身名同日授,心事一言知。

不饮长如醉,加餐亦似饥。狂吟一千字,因使寄微之。

了解了古体诗、近体诗的押韵后,还要了解一下古体诗的换韵,先看一下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怎样换韵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换韵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换韵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换韵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换韵

【种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换韵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换韵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换韵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前两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押的一个韵:折、雪;第三句和第四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押的一个韵:来、开。这种两句换韵的诗,两句都要押韵。后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也同样,两句必须都要押韵。

四句一组的换韵,第一句有的押韵有的不押韵,以第一句押韵为多,例如这一组押入声十药,幕、薄、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结尾的四句是一组,押的是去、路、处,也是第一句就押韵,第三句都不押韵。

[Two]、ao韵的古诗

1.画鼓声中昏又晓。时光只解催人老。

出自宋代晏殊的《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2.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出自宋代王安石的《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3.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出自唐代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

4.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出自唐代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Three]、中国韵脚诗有哪些

〖One〗、韵脚是韵文(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引这些字的韵母要相似或相同。

〖Two〗、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Three〗、这首词押的是en韵。秦,津,人,邻,巾是韵脚。

〖Four〗、闺中少妇不知愁(chóu),春日凝妆上翠楼(lóu)。

〖Five〗、忽见陌头杨柳色(sè),悔教夫婿觅封侯(hóu)。

〖Six〗、这里的“愁”、“楼”和“侯”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ou。“色”字不押韵,因为它读作sè,它的韵母是e,跟“愁”、“楼”、“侯”不是同韵字。依照诗律,像这样的四句诗,第三句诗是不用押韵的。

〖Seven〗、粉色全无饥色加(jiā),岂知人世有荣华(huá)?

〖Eight〗、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má)?

〖Nine〗、“加”、“华”、“麻”的韵母是ia,ua,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的韵干都是a,因此也是同韵字,押在一起,读起来时同样谐和的。

〖Ten〗、春城无处不飞花(huā),寒食东风御柳斜(xié)。

1〖One〗、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jiā)。

1〖Two〗、xié和huā,ji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像jiá,和现代上海、杭州等地“斜”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诗歌韵脚和中国韵脚诗有哪些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 上一篇: 唐朝诗歌记载
  • 下一篇: 唐朝诗歌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