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每天时间的叫法

网络 2024-01-16 19:05:51 -
唐朝每天时间的叫法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唐朝每天时间的叫法和唐代子时怎么划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唐朝每天时间的叫法以及唐代子时怎么划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文的 星期一 星期二的叫法 是谁制定的
  2. 关于早晚的别称
  3. 唐代子时怎么划分

[One]、中文的 星期一 星期二的叫法 是谁制定的

〖One〗、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停止乡试、会试,废除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成立“学部”,袁嘉谷即奉命调入学部筹建编译图书局,后任该局首任局长。编译图书局下设编书课、译书课,任务是研究编写“统一国之用”的官定各种教材。各种教科书的编写中自然会遇到一个“新名词”该怎么处理的问题。1909年,编译图书局设立了一个新机构统一规范教科书中的名词术语。袁嘉谷亲自参加了这个馆的工作,主持制定了很多统一的名称。把七日一周制定为中国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谷主持下制定的。

〖Two〗、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一周,周而复始,称为“七曜”;西洋历法中的“七日为一周”,跟我国的“七曜”暗合;日本的“七曜日”更是与其如出一辙。但袁嘉谷感到不顺口,使用起来不方便,与同事们商量后,将一周称一星期,以“星期日、星期一……星期六”依次指称周内各日。这就是既与世界“七日一周”制“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星期”的由来。

[Two]、关于早晚的别称

〖One〗、早晚别称很多,最常用的是朝夕。

〖Two〗、早上或早辰,又可称旦,也可称清辰和清早或黎明。晚又可称傍晚或黄昏,又称天黑,快落山的太阳称夕阳。总之汉语中的早晚别称是很丰富的,虽然大义一样但含义有一定的区别。如清辰也是指早上,朝也是早上,但朝又表示太阳快出山了的意思。

[Three]、唐代子时怎么划分

古代时人们利用十二地支来纪时,划分一个昼夜,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时辰”了。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依次对应一昼夜当中平分成十二份的时间段,对应到当代的十二小时制,就是前半夜11时至1时,为“子时”;午夜1时至3时,为“丑时”;后半夜3时至5时,为“寅时”;早上5时至时,为“卯时”;上午7时至9时,为“辰时”;9时至11时,为“已时”;1l时至下午1时,为“午时”;中午1时至3时,为“未时”:3时至5时,为“申时”;下午5时至7时,为“酉时”;晚上7时至9时,为“戌时”;9时至11时,为“亥时”。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 上一篇: 唐朝毕业院校
  • 下一篇: 唐朝每个省都有将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