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唐朝乐工弟子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唐朝乐工弟子的知识,包括唐玄宗设立的音乐学校叫什么名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隋唐时期著名的宫廷乐师有李彭年、李鹤年,李疑,贺若弼,万宝常,白明达,祖孝孙,赵耶利,吕才,张文收,裴神符等等。
〖Two〗、李疑:隋代琴师。所弹琴名“连珠”,故人称连珠先生。作琴曲,《草虫子》、《规山乐》、及三十六小调。还长于弹奏刘琨的《竹吟风》、《哀松露》,见于《广博物志》。
〖Three〗、贺若弼:隋代琴师。作宫声十小调:《石博金》、《不换玉》、《汪峡吟》、《楚溪吟》、《越江吟》、《孤愤吟》、《清夜吟》、《叶下闻蝉》、《三清》等。苏轼诗赞云:“琴里若能知贺若,诗中定合爱陶潜。”说明其曲趣与陶渊明的诗情类似。《西麓堂琴统》存其《清夜吟》。
〖Four〗、万宝常:中国前十音乐家之一。生卒:约556-595年。隋代音乐家。原为江南人。其父万大通为梁朝部将,后归北齐,万宝常因而得向北齐祖珽学习音律。万大通后谋逃返江南,事泄被杀,株连宝常被罚配为乐户,成为地位卑贱的乐工。宝常潜心音律,听觉敏锐,精通各种乐器。曾造精美的玉磬,上献宫廷。还参与总结流传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洛阳旧曲"。于席间论乐,顺手以竹筷敲击大小碗盏成曲,享有"知音"之名。
〖One〗、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可知为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Two〗、梨园子弟分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优秀演员,乐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大抵为3至12人,舞姿文雅,用丝竹细乐伴奏;立部是一般演员,乐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人至80人不等,舞姿雄壮威武,伴奏的乐器有鼓和锣(即金钲)等,音量宏大;小部为儿童演出队。此外,还设有舞部,他又分为文舞和健舞。
唐代掌管礼制的比较高行政机构是太常寺,太常寺下设大乐署和鼓吹署,大乐署兼管雅乐、燕乐以及对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鼓吹署专门管理仪仗中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唐代由宫廷直接管辖的音乐机构有教坊和梨园。教坊是宫中训练、培养乐工的场所;梨园是唐玄宗在内廷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法曲为主。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