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泉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民国时期泉州叫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泉州的历史始于三国时期的东吴,至唐代正式设郡,历史上共产生了2316名文科进士,其中唐代16名,五代十国7名,宋代1484名,元代3名,明代552名,清代254名。
〖Two〗、所有进士中,陈姓为进士第一姓,共有195名,第二名赵姓138名,第三名黄姓124名,第四名王姓101名,第五名林姓97名,第六名李姓95名,第七名蔡姓74名,第八名杨姓67名,第九名张姓58名,第十名高姓54名。
〖Three〗、在古代,泉州辖有7县,其中晋江县进士比较多,共有1299名,第二位为南安县196名,第三名为惠安县123名,第四名为同安县119名,这些数字并未包含宋代的特奏名,是实打实的进士。
〖One〗、泉州是从晋朝开始有中原洛阳人士因战乱搬迁至此,怀念晋朝故土,因此将居住地的河流命名为晋江,唐朝中期开始有较多的中原人迁入晋江一带,而居住地则因该江得名——晋江。泉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泉州夏禹时属扬州城,周时为七闽地,春秋战国时为越地。从秦朝到隋朝的八百余年间,先后属闽中郡、闽越郡、闽越国、建安郡、闽州(驻所今福州)等所辖。
〖Two〗、建国后至1986年,晋江地区是泉州的通称,泉州市仅指鲤城区一地。
〖One〗、隋朝开皇九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改丰州为泉州,南安郡撤销,晋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Two〗、隋朝大业二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Three〗、唐朝景云二年,武荣州改称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泉州建制自此开始。莆田、清源二县属泉州所辖。
〖Four〗、唐朝天宝元年,唐廷下诏改州为郡,泉州易名清源郡,属岭南道,领南安、莆田、仙游、晋江四县。
〖Five〗、唐朝乾元元年,清源郡复为泉州。
〖Six〗、泉州,福建省东南沿海地级市,简称泉、鲤,别名鲤城、刺桐城,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岛,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
〖Seven〗、泉州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