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汉中宋朝文化和汉中棒棒面起源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古代的汉中指的是陕西省汉中市。
汉中市,简称“汉”,古称南郑、兴元、梁州、天汉。位于陕西省南部,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汉中市因汉水而得名,自古就有“天汉”之美称。汉中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陕南地区最大城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重要连接枢纽,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
〖One〗、约120万年前,在汉江沿岸的今梁山镇龙岗寺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龙岗寺遗址是我国发现的为数不多的超过1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遗存。龙岗寺古人类遗址公园的文化面貌接近北首岭中期前段,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较早的阶段。
〖Two〗、夏代,境内有褒国。《国语·郑语》及《史记·周本纪》中均记有夏末褒国国君化龙故事。褒国地望约在今汉中地区中部汉江以北、秦岭以南一带。
〖Three〗、商代:此地属褒国(汉江以北)及古蜀国(汉江以南)。
〖Four〗、西周先后属梁州、雍州。境内仍有褒国,为周朝“南国领袖”,又称周南(国务院公布汉中为历史文化名城,称汉中上古时期为周南)。
〖Five〗、春秋战国时,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属于秦国、蜀国。
〖Six〗、战国中期,南郑是秦蜀争夺的要地。前451年,秦国进攻南郑,蜀人一时手忙脚乱,人力粮草等补给供应不上,丢失了南郑,秦左庶长修筑南郑城。蜀人在其后的10余年时间里,不断集结兵力反攻,最后将南郑艰难夺得。
公元前387年,秦国再度大举进攻蜀国,夺取南郑,但不料,蜀国再次反攻,占据南郑。
公元前312年,秦攻楚,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为秦初三十六郡之一,郡治初设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西汉初郡治迁至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境内)。东汉初郡治复还南郑县(今汉中市汉台区境内)
〖Seven〗、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刺史部。汉中郡隶属于益州刺史部。
〖Eight〗、东汉建武元年至6年(25-30年),郡治改迁南郑(在今汉中市区)。东汉末,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降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Fourteen〗、年(219年),刘备据汉中,仍设汉中郡。
〖Nine〗、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汉,分梁、益二州,梁州领八郡,治于南郑。
〖Ten〗、晋太康十年(289年)改设汉国,不久即废。
1〖One〗、南北朝时,汉中先后属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境内设梁州、兴州(今略阳县)、洋州(今西乡县),并侨置秦州及70多侨县。
1〖Two〗、隋初,境内仍置梁、兴、洋州,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
1〖Three〗、唐代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兴、洋、集4州;贞观元年(627年),废府设道,汉中属山南道。
1〖Four〗、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据有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2州。
1〖Five〗、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境内置兴元府及洋、兴2州,属峡西路(即“峡路”,路治夔州今重庆奉节)。熙宁五年(1072年)设利州路(川峡四路之一)及所属兴元府,治所均设于汉中。利州路辖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1〖Six〗、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两路,东路治设于兴元(汉中),西路治设于兴州(略阳);后利州东、西路几经分合。
1〖Seven〗、元代为了加强对四川地区的控制,设兴元路于汉中,为隶属于陕西之始。
1〖Eight〗、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设汉中府。
1〖Nine〗、清代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府、兴安府(今安康市)。
汉调桄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宋代,定型于元代,完善于明代,兴盛于清代,繁荣于民国时期,复兴、改革和发展于新中国成立后。现存传统剧目1200多个。汉调桄桄以汉水流域方言音调和击节乐器——桄桄子(即梆子)定名,与京剧、秦腔相提排名,属梆子腔系,唱腔结构为板式变化体系,音阶为综合性七声音阶,调式为七声音阶的“徵”调式间“宫”调式。
汉调桄桄博采众长,吸收秦腔、川剧、碗碗腔之长,与汉中方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梆子声腔,唱腔既有秦腔的高亢激越之美,又有陕南地方音乐悠扬委婉之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汉中是闻名遐尔的"藤编之乡",盛产藤条,汉中藤编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繁杂,先以质地坚韧、色泽光润的青藤为材料,经过浸泡、剥皮、切割成藤条,再运用多种编织技法进行编制,最后打磨上漆,可制成座椅、六棱八仙桌、屏风、书架等家具或装饰品。
汉中藤编具有绿色环保,工艺精巧,雅致简朴,实用舒适的优点,藤编制品古朴典雅,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
张骞是我国西汉时期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带回大量异域信息,在当时是前所未闻的,根据《史记·大宛列传》、《汉书·张骞传》、《张骞出关志》,人们对张骞故事的猜测、演绎等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张骞传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在张骞的出生地汉中盆地、活动地域关中地区、封地河南南阳地区的传说故事。故事主题鲜明、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易于传播,这些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传统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史学价值和精神价值。
宁强羌族刺绣是一种流传于宁强县羌族的刺绣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宁强羌族刺绣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有的特色。羌族刺绣的传人们善于运针走线、拧线织锦、挑花刺绣,制作出独具风格与特色的绣品。
宁强羌族刺绣不仅色彩绚丽夺目,精美绝伦,而且朴素大方、牢固耐用,是羌族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宁强羌族绣艺历经漫长岁月的洗礼,历经千年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了一个内涵丰富、针法独到的民间工艺品体系,成为宁强民间文化中的重要非遗文化。
镇巴县地处陕南巴山腹地,气候温润,森林茂密,水质清冽,有丰富的造纸原料。镇巴宣纸传统造纸工艺已有1500多年历史,生产的宣纸质地柔韧、轻如蝉翼,润墨耐折,层次清晰,浓淡变化丰富,书画效果极佳,受到国内外诸多书画名家的喜爱。
镇巴宣纸传统造纸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选草、捶捣、浸泡、灰掩、漂白、制浆、水捞、加胶、贴洪、抄捞、烘晒等138道工序方可制成,每一张细腻润洁的宣纸,都凝结着匠人的汗水和心血。
除了以上这些,汉中还有洋县悬台社火、勉县板凳龙、镇巴民歌等众多的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
汉中地区的棒棒面最初是起源在宋朝时期,发源地是一个盛产小麦的兰考县的一个小宋乡里,又被叫做长寿面。为什么又叫棒棒面呢,是因为在做的面条细长细长就像一根一根的小棒棒一样,所以叫棒棒面,近来棒棒面已经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关于本次汉中宋朝文化和汉中棒棒面起源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