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土层判断年代

网友投稿 2024-07-28 14:40:00 -
宋朝土层判断年代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宋朝土层判断年代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宋朝土层判断年代以及古代钻井三种方法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钻井三种方法
  2. 世界上大的黄土塬

[One]、古代钻井三种方法

〖One〗、中国古代钻探技术始自钻凿(záo)井盐。井盐钻探按照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

〖Two〗、①大口浅井阶段(公元前3~11世纪)。口径大到二三十丈(古长度单位),井身浅,每挖一井投入几百人,凿(záo)挖工具都是铲锄(chú)等农用工具。自秦汉至南北朝,凿(záo)挖的都是上土下石的裸眼井;南北朝至五代,始用木制井筒护壁。

〖Three〗、②钻探形成阶段(1041~1368),亦称卓筒井阶段。口径小,一般如碗大(5~9寸),深度自几十丈到百余丈。到北宋仁宗庆历、皇(1041~1054)年间已形成较完善的人力冲击式钻井技术。当时共有盐井728口,到南宋绍兴二年(1132)达到4900余口。钻头为铁质圜(huán)刃锉(cuò),吸卤(lǔ)筒和卓筒(即套管)为凿通节隔的楠竹。这是中国古代钻探技术的形成阶段,也是中国古代深井冲击式钻井技术逐渐传入西方的时期(约11世纪)。

〖Four〗、四川境内陆层深处有食盐水.为了把地下食盐水取出来,古人发明了竹筒井.竹筒井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如图甲所示.竹筒井的钻探原理是通过如下图乙所示的装置,使钻头一起一落上下运动,连续不断,即可将井中岩石击碎,然后再用专用工具将井中泥沙、碎石取出,直至打到食盐水层.竹筒井一般深约100m,井口直径10~12cm,为了防止井壁坍塌,古人用一种粗如碗口大小的竹子,将竹节淘空,筒筒相连,插入井中,起到了固定井壁的作用.取食盐水时,将钻头换成取水桶,放入井底,将食盐水装满,再扳起花车,食盐水便取出来.③深井发展阶段(1369~1911)。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1637)对钻井工艺有详细的叙述,凿井、打捞、治井工具形式多样。钻井工序分为6道:选取井位和初开井口;下石圈(下石制导管);锉(cuò)大口;制木竹(制套管);下木竹(下木或竹套管);钻小口)和见功。

[Two]、世界上大的黄土塬

〖One〗、董志塬,也叫黄土塬。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的世界规模最大黄土塬——董志塬。

〖Two〗、“黄土梁”顾名思义就是指条带状的黄土丘陵,是黄土覆盖在墚状古地貌上,后经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貌。黄土梁根据规模可以分为长梁和短梁,有些黄土梁的长度可以达到数十千米,而有些则只有几百米。有些黄土梁的顶面十分平坦,被称为平顶梁,通常是由黄土塬被沟谷分割而成,此外还有顶面倾斜的“斜梁”,丘与鞍状交替分布的墚称为“峁墚”。

OK,关于宋朝土层判断年代和古代钻井三种方法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上一篇: 宋朝国都大街多宽
  • 下一篇: 宋朝国画梅花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