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宋朝金文印章和金文为什么被称为书法之祖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金文的发现最早可以前推到西汉。据史书记载,汉宣帝时,“好古文字”的学者张敞曾考释过美阳(今陕西武功)发现的《尸臣鼎》。《说文解字》注意收录郡国山川所出鼎彝等“前代之古文”。
〖Two〗、对两周器物进行专门收集和研究是从北宋开始的,如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的《博古图》、薛尚功的《历代钟鼎款识法帖》都非常有名。清人对青铜器铭文研究也很重视,重要的作者作品如阮元的《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端方的《陶斋吉金录》、吴荣光的《筠清馆金文》、徐同柏的《从古堂款识学》、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方浚益的《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等。
〖One〗、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古人以祭祀为吉礼,祭祀用的青铜礼器称为吉金。商周时人们对钟鼎彝器非常重视,所以在上面铸上政令、契约,诸侯贵族还常铸上他们光荣事件的一些文字作为永久纪念。这些青铜礼器上面铸的铭辞、款识等文字称为钟鼎文。这种文字也普遍地铸在青铜兵器、货币、符玺上,统称为“金文”。金文最早出现在商代末期,盛行于西周,内容多为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不再显得板滞,而是变化多样,更加丰富了。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在结构上与甲骨文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在形体上有明显的不同:笔画粗壮,肥笔较多;转弯处向圆转。
〖Two〗、传世的有铭文的钟鼎彝器很多,较著名的有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王孙钟、宗周钟等。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总共291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庄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散氏盘为西周后期厉王时代的青铜器,其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练,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大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惟‘散氏盘’而已。
〖Three〗、毛公鼎是西周青铜器中赫赫有名的重器之一,作于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内壁铸有多达498字的长篇铭文。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结构匀称准确,线条遒劲稳健,布局妥帖,充满了理性色彩,显示出金文已发展到极其成熟的境地。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这些文字,在汉武帝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有人将在汾阳发掘出的一尊鼎送进宫中,汉武帝因此将年号定为元鼎(前116年)。以后金文又陆续有所发现。宋代文人欧阳修、赵明诚都著书对金文作过研究和记载。虽然金文是书法之鼻祖,但它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淘汰,不及碑文传世的多,但越是稀少,越显得珍贵。金文因铸于铜器,它比书于竹简布帛上的文字更垂久远,因此对后代书法有更大的影响。青铜器与书法艺术有如此渊源,它对中国文字和书法的发展所发生的作用,确实是不容忽略的。
〖One〗、写金文,同学习其他书体一样,大体分临摹、创作两个阶段。初学者应从临摹入手,如造型掌握不住,则宜先摹后临为佳。临书切忌贪多,初学应制定一个课字规划,每天课几个字,要求达到认识、写准、记牢的程度。假设一天课三个字,深印脑海,能准时反映出来,那么半年就可熟习五百多字,就是一个飞跃。学书贵在持之以恒,古人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此之谓也!
〖Two〗、当临写达到相当水平时,便可以进行创作练习。创作包括有创作意识的临书与集字创作。
〖Three〗、有创作意识的临书应摘临铭文一段,先研读铭文,选取其中有意思的一段,要起止段落词句完整,乃是临书佳构。
〖Four〗、集字创作比临书艰难得多,要有较好的文学基础和书学基础。假如写一首诗、一阕词或一副对联,用金文书写,首先要从金文中选集文字。选集过程中,工具书是必不可少的,如《古籀汇编》、《金文编》、《说文解字》、《词源》等,都是最常见的,学者当悉以备之。金文使用时期漫长,书风众多,集字要留心风格相近的字。集字完成以后,必须进行吸收消化,多下功夫,才能写成一件风格统一的书法作品,使之成为一件好的创作。“集千家米煮一锅粥”,就是这个道理。若文字集成后不加消化,只是照抄,即使文字没错,也不过是一件七拼八凑的“百衲衣”(即和尚穿的袈裟),终欠协调。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文章最怕**衣。”书法作品,尤其如此。
〖Five〗、写金文当然要着重临写,临写的目的是要理解金文与运用金文。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读一点古籍,如《诗经》、《史记》等,以理解一些古代历史与古代词汇,这就是书外功夫的艺术修养,是一辈子学不完的事。
〖Six〗、如此众多的金文,写哪一种好?可选取自己喜爱的书体学习(初学以端正的入手为宜),熟悉一种后,再攻习另一种,不求多而求通,熟悉几种铭文以后,自然融会贯通。在这个基点上顺流而下学习小篆、汉隶,或其他书体,将获得驾轻就熟、顺手畅心之乐趣。
好了,关于宋朝金文印章和金文为什么被称为书法之祖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