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武将加官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唐朝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相当于现在什么职务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是看神探狄仁杰2里面李元芳被加封“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把?检校千牛卫并非正式官衔,当以他官派办某事时,加“检校”二字,凡“检校”二字者均为诏除的加官。唐朝的官跟我们现在差很多,都完全不同了。检校千牛卫,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名誉市长或名誉校长之类的,就是只有官职暂无实权的。
〖One〗、五代设官,大体沿用唐制。三师三公为加官。行政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在唐代,特别是高宗以后,凡为宰相者,必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为职衔,不是正式官称,直到五代后晋才正式升为正品,从而正式确立了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首脑的宰相体制。
〖Two〗、三省六部、御史台、诸卿监的设置变化不大,惟不如唐朝之全。唐后期宦官权力很大,五代宦官势力有所削弱。后梁不用宦官掌枢密,改枢密院为崇政院,设院使,任士人,备皇帝顾问。后唐恢复枢密院,设院使、副使。后唐庄宗时候,用武臣为枢密使,从此,文事任中书,武事任枢密。
〖Three〗、枢密使分宰相事权,有“枢相”之称。五代以“使”名官的现象相当普遍,据《五代会要》所记,有30多种。重要的是三司使。唐代管理财政的使职很多,顺宗、宪宗时候,曾一度将户部、度支、盐铁转运三使合为一个部门,称“三司”。凡任三司使者,同时任相,称“计相”。后梁设建昌院掌财政,置判建昌院,或建昌宫使。后改租庸使。后唐时候恢复三司使,财政大权仍归于三司。三司使作计相,与中书、枢密并重。地方重要的是节度使。节度使都有亲兵,称“牙兵”。
〖Four〗、牙兵由都押衙(或牙)、押衙统领。在朝代的更迭中,节度使起重要作用。地方仍分州、县两级。州设刺史,县设县令。重要的城市设府。军事要地设大都督府。此外,还有一些地方设军,成为一级行政机构。
〖One〗、检校司空是唐代设置的一种官名,它是闲散官职,无职事。宋朝也设置此官,它不是正式的官职,
〖Two〗、检校是核查,核实的意思。南北朝时,当官员被派到某地处理某一事务时,就在官职前加以检校,唐初时,检校也不是正式官职,有代理之义,但有其职权,到唐后期,就没有职权,只是表示皇帝恩宠之义。
〖Three〗、而到元明清时,就成了低级官员。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