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宋朝苏轼发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宋朝发型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宋代髻式的代表形式为延续前代的朝天髻。
〖Two〗、《五行志》中记载“妇女竟治发为高髻号朝天髻”,这是一种将发束梳于头顶的髻式,一直流行不衰。
〖Three〗、北宋初年,京城妇女时兴用假发做高髻,制作时有用假发垫于其中,也有将假发先做成髻,再装戴于脑后。
〖Four〗、宋代诗人描述,“门前一尺春风髻”,形容当时髻式之高。
〖Five〗、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髻式出现,如:
〖Six〗、芭蕉髻:是一种椭圆形的,四周以绿翠紧包的髻式。
〖Seven〗、龙蕊髻:髻心特大,有双根扎有彩缯。
〖Eight〗、大盘髻:髻做五圈,然后紧紧扎住,用丝网固定。
〖Nine〗、小盘髻:髻做三圈,不用网固定。
〖Ten〗、盘龙髻:一种大而扁,便于睡卧的髻式。
1〖One〗、包髻:髻外用绢或缯包裹。媒婆多杭此式。
1〖Two〗、妇女在低髻中,延续遗制还有堕马髻。
1〖Three〗、未嫁少女则以双鬟为多,有诗描述“学绾双鬟年纪小”,是说梳餐者均为年幼人。
1〖Four〗、宋代小女也有将发盘成海螺形状,称为螺髻或螺鬟。
〖One〗、苏东坡在乐山生活过。乐山,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近日,乐山文化学者唐长寿,撰长文解密乐山现今留存的“东坡遗迹”,即分布于乐山市市中区凌云山、龙泓山、白岩山、苏稽镇和五通桥区金粟镇等5个地点11处遗迹。
〖Two〗、(一)、11处遗迹“洋洋大观”
〖Three〗、凌云山是苏东坡遗迹比较多的地点:清音亭是最早记载的苏东坡在乐山的遗迹,始见于南宋绍兴年间出知眉州的邵博《清音亭记》中,文载:“(凌云)寺之南山又其胜也。嘉祐(1056—1063)中,东坡先生字其亭曰清音,则又南山之胜也……旧榜尚存,复置于额,而并刻之石记其事。”到明代,清音亭仍在。明万历《嘉定州志》载:“凌云寺……殿后有清音亭,东坡题,后人重刻。”榜非宋物,或为明人重刻。现存清音亭为2002年在旧址新建之物,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亭子。
〖Four〗、明袁子让《洗墨池亭记》载:“汉嘉亦有洗墨池……登凌云寺,又得洗墨池于灵文殿左。池上有桥,桥复与宇。嘉靖(1522—1566)间,郏大夫鼎因而亭其西,至今杰然为凌云最胜。”清《嘉定府志》载:“洗墨池,在凌云寺清音亭下,有小涧跨石梁,苏轼洗墨处也。亭前旧有柏,池上旧有松,各四株。种类特殊,离奇磊落,皆千年物。今俱亡。”池存,2002年维修后,石栏杆装饰繁杂,已非旧制。
〖Five〗、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游凌云山,在《吴船录》中记道:“东坡诗:但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后人取其语,作载酒亭于山上。”首次提到凌云山上有载酒亭。稍后,南宋王象之《與地纪胜》载:“载酒堂。在大佛寺山上,取坡诗载酒凌云之义。”到清代,载酒亭改建为载酒楼。现凌云山登山道右新建的载酒亭,已不在原地了。随便一提的是,新载酒亭匾额及楹联均为嘉州画师李琼久题,可见李琼久书法之功力。
〖Six〗、民国《乐山县志》载:“东坡楼,在凌云绝顶,俗称东坡读书楼。盖因龙泓附会于此。《挹爽轩杂记》载,郡为魏阉建生祠,工完而魏败,乃改祀东坡。”日本教师山川早水《巴蜀旧影》记其游东坡楼所见道:“楼上中央有一佛龛,里面祭有三苏之像。二子之像是小时候的,头上全结羊角发型,与眉山三苏祠所祀不同。”颇具嘉州地方特色。道光五年(1825)嘉定府知府李晶移刻苏东坡书画4幅嵌于东坡楼外侧廊壁上。今存东坡楼为清嘉庆时建筑。2002年维修,原两侧廊被封,李晶移刻苏东坡书画4幅原刻已不可见。
〖Seven〗、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嘉定州条下载:“凌云山山顶有清音亭……其下有治易洞,东坡摩崖大字云圣作易,晦其数。刘传吴,识易祖。”清同治《嘉定府志》记载雷同:“治易洞,凌云寺后稍右,宋郡守吴秘题名,洞前有见易二字。”当代人于就日峰上搞建设,该洞遭到严重破坏,题刻有无已不可知。
〖Eight〗、其六:“苏东坡载酒时游处”摩崖题刻。
〖Nine〗、清初王士祯《蜀道驿程记》载:“(凌云山)壁间多前人题字,有大书苏东坡载酒时游处。”清方象瑛康熙二十二年(1683)《使蜀日记》记道:“十一月〖Fourteen〗、日……凌云山今石崖刻‘东坡载酒时游处’七大字。”该题刻无款识,据民国《乐山县志》载,是为明嘉定州知州郭卫宸书。题刻位于凌云山登山道左侧集凤峰崖壁上,保存尚称完好。其下另有“仰苏”摩崖题刻一通。
〖Ten〗、位于凌云山东南石棠溪西岸。苏东坡《初发嘉州》诗末句自注:“期乡僧宗一会别于钓鱼台下。”清嘉庆十二年(1807)无名氏《钓鱼台记》载:“凌云山后有钓鱼台,东坡钓游处也。”认为钓魚台在凌云山后(即凌云山东南)。清同治《嘉定府志》载:“钓鱼台,凌云山后石棠溪畔……苏轼初发嘉州,曾期乡僧宗一会別于钓鱼台下。故其诗云,野市有禅客,钓台寻暮烟。”认为钓魚台在石棠溪畔。现在问当地乡民,只知其大略位置,已无迹可寻,
1〖One〗、龙泓山又名龙岩。明刘春《东坡书院记》载:“龙泓山,其巅平衍四旷,有洗墨池焉……此当为公潜隐之地。”万历《嘉定州志》则载:“烂柯洞,在八仙洞北,有东坡大书烂柯岩洞四字并诗。洞旁有金蟹池,石上刻此三字,亦东坡书。”由于上世纪后半叶的建设,诸多题刻早已消失。
1〖Two〗、在乐山城北白岩三洞。其中白云洞碑刻中有一通“程公洞”碑,碑载:“程公望寓白崖院注易,苏文公尝携二子过之。永嘉陈公谦题曰程公洞于清风、朝霞之间。后十八年,石泐字剜。资中张方祥刑暇日访古,惟白云洞苍邃可避暑,仍大书刻之。嘉定十五年(1222)六月廿五日。”该碑距今己有791年,是与苏东坡相关的最早的文物,是乐山苏东坡遗迹中最为珍贵的文物。
1〖Three〗、明袁子让《游大峨山记》载:“午后至苏稽渡。山中有坡老亭,问其乡父老,云是唐苏頲谪是地,因稽留于此,故地以此得名。”东坡院在苏稽南临江河南岸杨军坝小山上。笔者20年前调查,东坡院只留其名,有尼主事成为尼庵,已非古刹也。2013年前往考察,已为民居了。
1〖Four〗、其十一:五通桥区金粟镇三圣石题刻。
1〖Five〗、清乾隆《犍为县志》载:“三圣石在三圣驿,有眉山苏东坡与弟子由舣舟游处,题小绝于崖。”清嘉庆《犍为县志》补充道:“其诗宋时因禁凿去,今凿迹犹存。”为治平四年(1067)苏东坡、苏辙兄弟扶苏洵灵柩走水路返乡经过该处遗迹。金粟镇旧属犍为县,俗称磨子场,因环境变化,三圣石已不可见。
1〖Six〗、苏东坡乐山遗址有11处之多,也算洋洋大观。乐山能有这么多的苏东坡遗迹,其原因正如明袁子让《洗墨池亭记》中所揭示的:“古词人墨客,为世所重,所寄迹之乡,山水俱有荣焉。玉山珠泽,理固然也。”
关于宋朝苏轼发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