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星图唐朝历代帝王

原创编辑 2023-12-10 08:06:01 -
百科星图唐朝历代帝王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百科星图唐朝历代帝王的一些知识点,和古代掌管天文的官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掌管天文的官
  2. 中国古代四大国师
  3. 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

[One]、古代掌管天文的官

作为古代的“天文局”,朝廷的司天监都干些。

你是否了解过星座的知识?是否和朋友谈论过彼此的星座?事实上,星座与天文学有一定联系,只是天文学是严谨的自然科学,占星学是人文科学,但在以前,占星学和天文学是不分家的。有人认为古代中国的天文学的作用与农业有关,因为需要观测气象,但事实上,古代天文学更与政治联系在一起。

天文学家通过占星来预测国家大事,出于统治者的需要,历朝历代均会设天文机构,其中宋代时期的天文历法、星图绘制和天文仪器的制造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那么就让我们聊聊宋代的“天文台”——司天监。

宋朝皇帝对天文高度重视,曾严禁民间私自学习天文相术,司天监作为官方的天文机构,掌管观象、制历、报时等事务,其主要职能如下:

中国古人早就认识到日月星辰都有其自身独特的运动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安排日常生活和生产工作,就是古人常说的“天人感应”。观测天文需要专业的手段和知识,司天监的主要职能之一就是观测天象。

皇帝自称天子,当天象发生异常,例如日食、月食、流星时,天降异象必有对皇帝警示,天象事关皇帝的统治,司天监需对天象的吉凶作出相应的解释,从而让统治者采取措施。

观测天象离不开天文设备,因此司天监还负责天文仪器的研发和制造。宋朝冶铁和机械制造水平很高,天文仪器得以更新换代,精确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举个例子,北宋时期浑仪的制作工艺精细,宋代天文学家改良了浑仪结构,例如沈括所造的熙宁浑仪就取消了白道环,既精简结构又大大减少了观测误差。英国近代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曾说“中国的浑仪制造在宋代达到顶峰”,高度评价了宋代的浑仪制作水平。

宋朝关于历书的安排与编写主要由司天监来完成的,并只能由司天监发行,《长编》有这样的记载:“诏司天监印卖历日,民间毋得私印。”北宋继承了隋唐的历法,但为了提高历法的精确度,官方采纳了民间天文学家对于历法的建议。

加上这时期诸多大型浑仪的出现,并以此多次测量恒星位置,司天监频繁地改革历法,先后颁行了多部历法。在司天监的不懈努力下,宋代历法出现了高水平的天文数据,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一大成果。

除了以上观测天文、研制天文仪器、编造历法外,司天监还需负责“挑日子”。中国古代讲究所谓吉时、风水,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这样才吉利,不然容易引来灾厄。因此,司天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画日。

安排吉日以行事,例如《宋会要》记载,宋太祖建隆四年五月十二日,“诏自今祠祭并委司天台择日。”关于册封的嘉礼、“主邦国神祇祭祀之事”的大祀小祀、皇亲国戚的安葬等事宜的择日均是由司天监来进行的。

在当时,择日对皇权统治、国事操办和国民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就算是现在,也仍能听到入新房、结婚要挑日子,可见择日对人们的影响之大。我们如今知道将日子时辰与运气好坏联系在一起是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吉凶画日仍然是我们重要的传统习俗和仪式。

除了以上四点司天监的主要职能,司天监还参与讨论祭祀坛位置的选定,议定祭祀时如何安放神位等。

我国很久以前就很重视天文学,又因其专业性,历朝历代都有设置专门的天文机构。

我国从上古时期就设立过天文机构,《路史·疏仡纪·黄帝》记载黄帝的部落曾“设灵台,立五官,以叙五事,命羲和占日,常仪占月,鬼臾蓲占星,车区占风。命大挠探五行之情,占斗纲所建,始作甲子,干支相配,而定以纳音。”。可见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天文机构,且已有五行,天干地支的说法了。

秦始皇作为长生不老爱好者,其当政时期“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规模庞大;汉代天文机构隶属太常,由太史令统管。隋初,秘书省的太史曹就是负责天文的;唐朝的天文机构有过多次改制,大体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的太史局、太史监承袭隋制隶属于秘书省,后期司天台则独立成署,其部门建制、职官品秩也有较大的变化。

龚延明先生的《宋代官制辞典》认为,北宋初期沿用唐制,称为司天台,到了太宗时期才开始称呼司天监。但也有人认为一直都是叫司天监,在太宗朝前后司天台只是司天监的别称,而非正式称呼,司天监的建制也非沿用唐制,而是沿用五代之制。作为天文机构的太史曹隶属秘书省。

司天监的官吏组成有司天监、少监、司天监丞、学生等。其中除了监生无定员,其他官员人数设置各有规定;司天监内设历算科、天文科和三式科,用于官吏和学生学习天文、算学、六壬、太乙、遁甲,制造律历及观测天象以占卜吉凶。这些专业知识是严禁普通百姓学习的,只能由官方讲授给学徒。

司天监下设有天文院、钟鼓院、造历局、印历所等附属机构。司天监的行政管理权归提举司天监公事,除观察天象、占候等技术性事务由司天监官直接入皇宫汇报外,一切行政事务均由提举官处理。宋神宗时期,司天监改制,改作太史局,隶属秘书省,官称上司天监改太史局令。行政上级部门由提举司天监公事所改为秘书省,其他人员和机构设置方面略有变化,但其职能未有明显变动。

司天监的天文知识是服务于政治的,功能作用有观测天文、研制天文仪器、编制历法、祠祭凶葬画日等;历代统治者都设有专门的天文机构,司天监继承了晚唐和五代的天文机构建制,在宋初别称司天台,后改作太史局,除官称和机构设置有部分变化,改制后其职能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Two〗、《北宋的天象灾害预测理论与机构设置》

[Two]、中国古代四大国师

〖One〗、『1』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字平子,南阳人,画出我国首张星图,创造了浑天仪和地动仪。

〖Two〗、『2』祖冲之(429-500):南朝宋齐间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道人,擅长历数,首次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六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制成《大明历》,造出指南车,千里船。

〖Three〗、『3』葛洪(284-363):西晋医药学家,炼丹术家。字稚川,句容人;对化学、医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抱朴子·内篇》为现存较早的炼丹术著作,《金匮药方》有对天花等病世界最早的记载。

〖Four〗、『4』一行(683-727):唐朝高僧,天文学家,俗名张遂,昌乐人,在世界第一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的现象,还制成《大衍历》。

[Three]、以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

〖One〗、中国古代科学家命名的小行星包括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沈括。

〖Two〗、祖冲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历法学家和机械专家。1964年11月9日,为了纪念祖冲之对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世界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

〖Three〗、张衡,东汉时期天文学家。1977年紫金山天文台报世界小行星中心批准,将该台1964年10月9日发现的世界永久编号为180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Four〗、一行,本名张遂,中国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佛学家,主持修编新历、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1977年7月,为了纪念一行的功绩,人们将小行星1972命名为“一行小行星”。

〖Five〗、?郭守敬,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1977年3月,世界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Six〗、沈括,北宋时期科学家,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为了纪念他,1979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沈括”。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 上一篇: 留传到现在的唐朝制度
  • 下一篇: 白雪歌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