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唐朝有哪三省和唐朝三省的由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隋代的三省六部:三省:中书、门下、尚书
〖Two〗、六部:吏、户(度支部、民部)、礼、兵、刑(都官部、工六部。各部长官称尚书,次官称侍郎,各辖四司,尚书省左右丞分领二〖Fourteen〗、司事。
〖Three〗、唐代的三省六部: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Four〗、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One〗、三省,是中国古代的官制制度,肇始于魏晋南北朝,完善于唐,宋辽沿用。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书、审核诏书和执行政令(决策、审核和执行),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个人专断的作用。
〖Two〗、中书省,置中书令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改中书省为西台,中书令称右相。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中书省为凤阁,中书令称内史令。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又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令称紫微令。后复旧称。
〖Three〗、门下省,置侍中二人,正二品(代宗以前正三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门下省为东台,侍中称左相,武后光宅元年(公元684年)称纳言,垂拱元年(公元685年)改门下省为鸾台。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改称黄门省,侍中称监,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左相。
〖Four〗、尚书省,尚书省置令1人,正二品。唐高宗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称中台,废尚书令,改尚书为太常伯,侍郎为少常伯,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又改称文昌台,不久再改为文昌都省。垂拱元年(公元685年)称为都台,长安三年(公元703年)称为中台。唐代尚书省的办事机构设在长安皇城的承天门大街东侧,位于中书、门下二省之南端,所以又别称南省或南宫。从中书门下发出的诏令制敕,均经由尚书省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各州县,或者根据诏令制敕的精神制成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唐朝时中央有三省六部,地方行政区划没有省这一称呼。地方行省得到元朝以后才有,元明清湖广省地域相当于唐朝时的山南东道和江南西道部分地区
文章分享结束,唐朝有哪三省和唐朝三省的由来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