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中举上榜

本站原创 2024-06-06 16:07:33 -
宋朝中举上榜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宋朝中举上榜,范仲淹多少岁中举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中举的诗句
  2. 范仲淹多少岁中举
  3. 宋朝科举如何核实身份

[One]、中举的诗句

〖One〗、王冕的《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中: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宋代汪诛的《神童诗》中: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唐代郑谷的《贺进士骆用锡登第》中: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

〖Two〗、题名登塔喜,醵宴为花忙。这些,都是关于中举的诗句。

[Two]、范仲淹多少岁中举

〖One〗、范仲淹,字希文,北宋人,生于公元989年8月29日,卒于1052年5月20日。按照在位皇帝的时期划分,他生于太宗朝,学习和在底层做官是在真宗朝,政治上成熟、做出重大成就的时期是在仁宗朝。

〖Two〗、范仲淹祖上世居河内(黄河以北),唐末动乱,迁往南方,居住在苏州。五代时,祖父、父亲一辈侍奉“五代十国”中的吴越国(政治中心在杭州)。宋太宗时(978年),吴越王钱俶“纳土归宋”,范仲淹的父亲范墉也随着吴越王归宋。

〖Three〗、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范仲淹出生。两岁时,父亲去世;四岁时,母亲谢氏带着范仲淹改嫁长山人(山东邹平)朱文翰,改名朱说。年青时的范仲淹就读于长山的长白山醴泉寺;二十三岁时,了解到自己的身世,于是离家,前往应天府(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学习。

〖Four〗、二十七岁时,中进士,开始在地方上任职。二十九岁时,恢复范姓,改姓名为范仲淹。后来,母亲去世,范仲淹被晏殊聘用,管理应天书院。在为母亲服完丧后,晏殊将他推荐给朝廷,任秘阁校理。但因为上书请太后还政于仁宗皇帝,没得到允许,于是自请出朝,到地方上任官。

〖Five〗、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太后去世,仁宗亲政,将范仲淹召回,任右司谏。不久,因为和众谏官劝阻皇帝废后,被贬出朝廷,到地方任职,先后在睦州(杭州淳安)和苏州任职,在苏州时颇有政绩。

〖Six〗、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冬季,再次被召回,判国子监。后来又任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第二年五月,因反对迁都洛阳,与宰相吕夷简意见不合。又上《百官图》直接抨击吕夷简,被吕夷简指为“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贬知饶州(江西鄱阳县)。后来又到润州(江苏镇江)、越州(浙江绍兴)任职,每到一地,必定兴学助教。

〖Seven〗、这段时间,西夏元昊大举侵略宋朝边境,宋朝出兵屡次失败。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为陕西安抚使韩琦的推荐,范仲淹知永兴军,途中转为陕西转运使。很快,朝廷任命韩琦和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范仲淹负责鄜延路防务(陕西延安)。

〖Eight〗、第二年,又改知庆州(甘肃庆阳)。在西北守边期间,范仲淹采取以防守为主,并积极占据险要、步步为营进逼西夏的策略,并取得了极大成功,提高了他的名望和政治地位。

[Three]、宋朝科举如何核实身份

〖One〗、考生参加科举考试,必须先向州府递交状纸,即“投状”,上面列有姓名、乡贯、直系亲属三代情况,地方官据此审查考生是否具备应试资格。其中乡贯的户籍要求特别严格:考生是否有宋朝的正式户籍——民籍,是否属本贯州府户籍,是否居住于户籍所在地,以上三个条件全部满足,考生才能参加科举。

〖Two〗、一方面,在科举的整个过程中,考生户籍资格的审查贯穿始终。一是提倡同行举人互查。根据宋朝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的诏令规定:“诸州长吏解送举人,取版籍分明,为乡里所推,仍十人为保。保内有行止逾违者,连坐,不得赴举。”就是说按照户籍划分,十个考生为一保,这十个同保人里只要有一人违背了科举考试的规定,其他九人连坐,也会被取消考试资格。有这样一个规定,您的底细想不被其他考生查个彻底,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

〖Three〗、二是地方官吏对考生户籍的审查相当严格,不仅要把考生资料上报礼部,还要在本地公示,设置专项奖金,鼓励百姓监督举报。

〖Four〗、三是考生应试之际,先要在卷首标明贯籍或居住地。评卷结束后,考官复核户籍乡贯。最后是礼部贡院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仍是户籍。所以,在户籍上蒙混过关的可能性不大。

〖Five〗、另一方面,对于造假户籍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况,在宋朝有一专用名词叫“冒贯应举”。朝廷对冒贯应举者处罚重、株连范围广。例如元祐七年(1092年)规定:凡是冒开封户籍的应举者,处以杖刑一百;已经及第者,取消进士资格;保官及相关官吏、耆长、书铺、知情者及帮助造假者,一律同罪处罚;同时借鉴试的同保人今后两次考试不准参加。

好了,关于宋朝中举上榜和范仲淹多少岁中举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 上一篇: 宋朝中兴之王
  • 下一篇: 宋朝中式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