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唐朝告密者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陟罚臧否下一句是什么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One〗、武则天时期的“监察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Two〗、《尚书·牧誓》言:“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意思就是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借此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就会导致家破国亡。
〖Three〗、所以身为女子的武则天在掌权后,自然时刻都要面临着朝中那些士大夫们的攻讦,甚至是兵变。因此武则天为了遏制,乃至是彻底消灭这些反对自己的朝中势力,她开始大量起用周兴、来俊臣等忠于自己的酷吏来监视朝中的“反武势力”。
〖Four〗、而这些酷吏为了得到重用,那是时时刻刻都在盯着朝中的任何一位官员。他们不但编写《告密罗织经》,教唆自己的下属去陷害无辜官员,且还设计出了“定百脉”、“求即死”、“死猪愁”等刑具和“驴驹拔橛”、“凤凰晒翅”、“猕猴钻火”、“方梁压髁”等骇人听闻的酷刑来折磨那些被诬陷入狱的官员,可以说在当时,只要他们落在这些酷吏的手中,他们几乎再无生还的机会。
〖Five〗、“噬绅缨若狗豚然,至叛脔臭达道路,冤血流离刀锯,忠鲠贵强之臣,朝不保昏”(《新唐书.酷吏列传》),这就是武周朝的酷吏。他们大肆制造冤假错案,诛杀反对武则天的文武百官,甚至到最后连对武则天忠心耿耿的狄仁杰、魏元忠等官员都不能幸免,逼得武则天亲自过问他们才得以脱离险境,但也是免不了遭贬的下场,从中可以看出此时酷吏的势力有多么的庞大。
〖Six〗、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对于酷吏的重用,的确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武则天稳固了对于朝政的控制。“先诛唐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资治通鉴.唐纪》),因酷吏的存在,武则天才得以消灭了诸多对自己有异心的前唐旧臣,也因酷吏的残暴,那些反对她的朝臣再也不敢在明面上反对武则天的统治,因此武则天也得以可以随心所欲的实行自己的施政方针。
〖Seven〗、武周时期的武则天的“监察思想”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允许和鼓励天下臣民告发王公大臣的不轨之心。684年,徐敬业叛乱被平定后,武则天“自徐敬业之反,疑天下人多图己”,又知“宗室大臣怨望,心不服”,遂下定决心要大肆诛杀有不轨之心的王公大臣,于是“盛开告密之门”(《资治通鉴.唐纪》)。
〖Eight〗、“时四方上变事者,皆给公乘,所在护送,至京师,禀于客馆,高者蒙封爵,下者被赉赐,以劝天下”(《新唐书.酷吏列传》),武则天为了让天下臣民都踊跃的加入到“告密者”的行列当中,于是给予了“告密者”特别丰厚的待遇。
〖Nine〗、她不但允许“告密者”可以使用原本只有官员才能使用的驿车,并且还会派专人护送他们前往京师,而在路途中他们还能享受到原只有五品官才能享受到的衣食住行的待遇(《资治通鉴.唐纪》载:“有告密者....供五品食”),而一旦告发属实,亦或者让武则天认为属实,这些“告密者”比较高可获得"封爵"的奖赏,最低也能得到丰厚的钱财奖励。
〖Ten〗、而随着武则天给予“告密者”如此丰厚的待遇和回报,于是乎整个武周朝呈现出“揣后密旨,纷纷并兴”的景象(《新唐书.酷吏列传》),一时间“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资治通鉴.唐纪》),朝中大臣人人自危,他们即使走在路上也不敢再与同僚交流,深怕“隔墙有耳”,然后被诬陷遭受那无妄之灾。
1〖One〗、借助着这等风靡全国的告密之风,武则天得以几乎完全的掌控住了天下臣民的动向,当时只要谁稍微流露出一点点的异心,武则天就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借此也就能在最快的时间做出反应,也就得以稳固自己对于天下的统治,并也能够从容的对国家进行治理。
1〖Two〗、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地方上稳定与否就直接关系着一个王朝兴盛与否,甚至是存在与否,所以中央对于地方上的控制尤为重要。而要想控制住地方,中央就只能靠各地的地方官,如果地方官清正廉洁,则这个地区势必就能繁荣稳定,反之如果地方官贪污腐败,则这个地区势必就会民不聊生,所以对于地方官的“监察”是历代皇帝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最重视的一个环节。
1〖Three〗、武则天主政前,唐对于地方上的“监察”不能说不重视,如贞观八年,唐太宗就派李靖等13位朝中重臣为“黜陟大使”,前往各地考察地方官吏的政绩,再如贞观二十年,唐太宗就又派诸多大臣以六条巡察全国各地,考核官吏。
1〖Four〗、可以说自唐建国以来,唐朝的皇帝对于地方上的监察是十分重视的。但是这个时候,唐朝对于地方的监察却也存在着一些很大的问题,首先这些在地方上有监察权力的官衔都是临时性质的,并不是固定的,所以并不能达到完全监察地方的目的,一旦皇帝不派遣官员去巡察全国,各地的地方官将陷入无人可监督的局面。再者也因是临时性质的官衔,所以朝廷并没有律法能对其进行约束,也这也就很容易造成监察地方的官吏与地方官狼狈为奸,中饱私囊。
1〖Five〗、因此,武则天主政后就着手开始对唐朝的监察系统进行改革。文明元年,武则天先是改御史台为“肃政台”,光宅元年,又将“肃政台”分为左右。其中左肃政台掌纠察中央百官和军旅,右肃政台掌纠察京畿地区和地方各州县官员(《新唐书.百官志》载:“武后文明元年,改御史台曰肃政台。光宅元年,分左右台:左台知百司,监军旅;右台察州县、省风俗”),之后不久武则天又赋予了左肃政台“察州县”的权力。
1〖Six〗、而在左右肃政台建立后,武则天就规定左右肃政台的监察御史、侍御史需一年二次(春秋两季)定期对全国各地进行巡察,其中春季曰“风俗”,秋季曰“廉察”,在巡察的过程中他们可根据武则天所定下的《风俗廉察四十八条》对地方官吏进行纠察(《新唐书.百官志》载:“寻命左台兼察州县。两台岁再发使八人,春曰风俗,秋曰廉察,以四十八条察州县。”)。
1〖Seven〗、完成考察后,御史们需将在巡察过程中所纠察的情况汇报给武则天,然后武则天就会根据各地方官的表现来“赏其当赏,罚所当罚”,若是清正廉明者,就加以重用,若是贪赃枉法者,就严惩不贷。
1〖Eight〗、可以说就是在武则天这样的赏罚分明下,全国各地的吏治情况为之一振,如《资治通鉴》所言:“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在武则天对地方监察的重视下,地方的吏治越发的清明,社会开始步入快速的发展,武周朝的国力也开始稳步的提升。
1〖Nine〗、武则天对于武周中央、地方的监察,除了靠别人,也靠自己。她十分重视自唐初以来就存在的“言谏制度”。
20、武则天主政之后,为了让那些敢于诤谏的直臣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诤谏,同时也为了鼓励百官直谏。在686年二月,武则天就在朝堂上设置了一个铜匦,借此方便与鼓励群臣上书言事(《资治通鉴.唐纪》载:“三月,戊申,太后命铸铜为匦,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铭”)。这个铜匦有四个口,东边的叫“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边的叫“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边的叫“伸冤”,有冤抑者投之;北边的叫“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计者投之(《资治通鉴.唐纪》)。
2〖One〗、这个铜匦说白了就是我们现在的“意见箱”,只要你有意见就可以写下纸条然后放进去,可署名也可匿名,之后武则天就会让人从这个箱子里取出写下各种意见的纸条,然后从中挑选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可以说这种制度显然是有助于武则天实时了解到朝堂之外的武周朝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吏治、民生、经济等,而借助这这个也显然有助于武则天对于武周朝的治理,它可以让武则天有针对性的颁布各项诏令,来行之有效的治理国家。
2〖Two〗、当然武则天对于“言谏”的重视可不是只是做做样子,她的“从谏如流”可丝毫不比李世民差,在很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武则天都能够听得进去大臣们对她的劝告,并采纳。
〖One〗、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Two〗、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Three〗、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唐朝告密者是什么和陟罚臧否下一句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