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唐朝如何计时,以及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我国古代记时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One〗、天色记时法,古人根据一天中的天色变化而将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Two〗、地支记时法,就是以十二地支来表示。地支纪时法又分为十二时辰制,二〖Fourteen〗、时辰制和十时辰制;
〖Three〗、漏刻纪时法为百刻制,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One〗、日晷:日晷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间的;
〖Two〗、刻漏:刻漏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受水型精确度更高;
〖Three〗、沙漏:沙漏在冬天时使用广泛,在明朝的时候就记载有五轮沙漏;
〖Four〗、香篆钟:香篆钟是流行于12世纪中叶的古代计时器。
〖One〗、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
〖Two〗、浑象的构造是一个大圆球上刻画或镶嵌星宿、赤道、黄道、恒稳圈、恒显圈等,类似现今的天球仪。浑象又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在天球外围---地平圈,以象征地。天球转动时,球内的地仍然不动。
〖Three〗、现代著作中把这种地在天内的浑象专称为“浑天象”。通常认为浑象最初是由西汉耿寿昌创制。
〖Four〗、东汉张衡的浑象是他设计的漏水转浑天仪的演示部分。
〖Five〗、以后,天文学家还多次制造过浑象,并且和水力机械联系在一起,以取得和天球周日运动同步的效果。唐代的一行和梁令瓒,宋代苏颂和韩公廉等人,把浑象和自动极时装置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
OK,关于唐朝如何计时和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